李震中(1916— ) ,中国体育家、教授。天津市人。
1936年7月,毕业于南京中央国术体育专科学校。
1946年,任上海交通大学体育讲师。
1948年5月,入选上海市篮球队,同年6月,入选中国篮球队,参加第14届奥运会,获得第18名。
1954年,任上海体育学院球类教研组主任、副教授。
1957年——1959年,协助苏联专家拉古那维丘斯在上海体育学院培训篮球研究生25名学员。
1977年,任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主任、教授。
1979年,被聘为上海师范学院体育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篮球研究生。
1980年——1998年,曾在全国各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进行讲学。
1958年——1998年期间,编写数十种手球、篮球教材。
在李震中 14岁那年,他观看了一场前“南开五虎”的表演赛,球员们精彩的球技、观众们热烈的喝彩,更加激起他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之情,而 1.88米的出众身材,良好的身体素质则更使他自此与篮球结下不解之缘。
“家里是不支持我打球的,因为每次运动后我妈得给我洗衣服,而且饭吃得也多,所以家人希望我好好读书。但他们的反对对我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我天一亮就往外跑,去打球,很晚才回来。”就像今天很多小孩子迷恋网吧一样,李老先生小时候就是那样疯狂地迷恋篮球,当他回忆起这段时光时,记者甚至看出了他露出那么一丝老顽童般狡黠的笑容。
那时候的球队都是自发组织的,没有场地,更没有教练,要想参加比较像样的球队必须有出色的球技。为此,李震中可真是下足了功夫,当时天津中原百货公司(今百货大楼)附近有一个废旧球场,公司营业到晚上 9点,他就借着营业厅折射出来的微弱灯光苦练篮球。至于球架,也是简陋至极,竖一根原木钉一块木板就成了,球投重了,篮框就会左右晃动,李震中仔细观察计算角度,不断提高投篮命中率,由此练就了一手扎实的基本功。
转年,他在唐宝堃的盛邀下参加了“蓝白”队(当时前南开五虎队员都已经从南开中学毕业各奔东西),可没多久该队就解散了。但此时李震中的球技已经日臻成熟,他和唐宝堃在天津石油公司的经济支持下组建了“良华”队,并和尹鸿祥、张景实(前称张景宝,老人更正为张景实)、刘振元一同在天津万国篮球赛上勇夺冠军,被誉为“良华五虎”(即后“南开五虎”),那年李震中才 16岁。
1934年,李震中参加了第十届远东运动会,比赛结束归国后便考取了南京国立体育专科学校,系统地学习加上刻苦的训练使他的球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读书期间就多次获得“中央杯”、“林森杯”等杯赛冠军,成为南京篮坛霸主。报纸曾以“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作细腻、姿势优美”之辞,盛赞他在篮球场上的好功夫。此后,在解放前的六届全运会上,他又以出色的表现勇夺“最佳中锋”称号。应该说,李震中当年在篮球场上的名气决不亚于今天的姚明、巴特尔。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老人在田径场上也是一员骁将,在 1940、 1941年两次上海万国田径赛上都获得了跳高、百米跨栏冠军。
“能战胜‘海贼队’,我是最兴奋的。” 1935年 12月,李震中应邀回归“良华”队,在上海迎战美国劲旅,号称不败的“海贼”队,并以 50比 48的成绩战胜了他们,全场比赛李独揽 18分,并因为李震中单手投篮出神入化的技艺而被人们誉为“托塔李天王”。
1936年 7月,李震中从体专毕业,为了生计来到青岛交通银行工作,但不久后“七七事变”的爆发就让他丢掉了工作,四处逃难。在长沙,他接到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来信,请他参加中华篮球队到海外的义赛为抗战募捐,李震中欣然允诺。并先后到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通过球赛宣传抗日。在 27场比赛中他们以 26胜 1负的战绩鼓舞了海外华人抗日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