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utomatic processing instrument
自动处理仪器
1.
The automatic station is an automatic processing instrument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and its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s more complex.
自动站是应用于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自动处理仪器,操作维护较复杂。
2) automatic document handler
自动文件处理器
3) data handler
数据自动处理器
5) Automatic processing
自动处理
1.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powered logging curve automatic processing clusters;
高性能测井曲线自动处理集群的研究与实现
2.
In the research of seismology for monitoring nuclear explosion, data quality checking is a basic step for seismogram automatic processing, spike is the main problem data.
核爆炸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中,数据质量检测是地震数据自动处理的基本内容,毛刺是影响数据质量的主要问题数据。
6) auto processing
自动处理
1.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GPS water vapor auto processing system;
GPS水汽含量自动处理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2.
This paper analyzes an Internet signing-up system,expatiates its basic thoughts and realization method of Internet signing-up system based on web server,designs system models,elaborates on the conflict examin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the auto processing of signing up,and finally realizes the system.
在分析网上报名系统的基础上,阐述了Web Service网上报名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设计出了系统模型,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冲突检测、报名自动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加以实现。
补充资料:仪器仪表:微处理器
用一片或少数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中央处理器。这些电路执行控制部件和算术逻辑部件的功能。微处理器与传统的中央处理器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容易模块化等优点。微处理器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寄存器堆﹑运算器﹑时序控制电路﹐以及数据和地址总线。微处理器能完成取指令﹑执行指令﹐以及与外界存储器和逻辑部件交换信息等操作﹐是微型计算器的运算控制部分。它可与存储器和外围电路芯片组成微型计算器。
发展概况 微处理器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1973年)的代表性机种是美国 Intel公司制成的4004﹑4040和8008。这一阶段微处理器的主要特点是采用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PMOS电路)﹐速度较慢﹐指令系统也不太完整﹐主要用于控制和简单仪表。第二阶段(1974~1977年)微处理器设计日趋成熟﹐代表性的机种是Intel公司8080和8085﹑美国Motorola公司的Mc 6800和Zilog公司的 Z80。这一阶段微处理器采用了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NMOS电路)﹐处理数据宽度为8位﹐指令系统比较完整﹐功能较强﹐用其构成的微型计算器可以配备较多的外围设备﹐并有较成熟的系统软件。第三阶段(1978~1980年)微处理器向16位数据宽度发展﹐其代表性的机种是Intel 8086﹑Motorola Mc68000和ZilogZ8000。这一阶段微处理器采用了短沟道高性能的NMOS电路﹐16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计算器采用了传统的小型机以至大型机的系统结构的设计思想﹐所以功能很强﹐存储容量在 1兆字节以上﹐还可配备大容量的二级存储器﹔操作系统功能也很强﹔一般还考虑了多机系统工作环境。这一期间微处理器的研制更加注意系列化﹐用它构成的微计算器的软件能向上兼容﹐软件研究工作的比重也显著增加。第四阶段是从1981年开始的。这一时期内﹐16位微处理器结构更加完善﹐32位数据处理宽度的微处理器也已研制成功。这些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机的系统结构﹑系统软件和外围设备的配置日益接近超级小型机。
分类 微处理器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按照生产工艺划分﹐微处理器除上述MOS电路工艺以外﹐还有双极型电路工艺。MOS电路微处理器的特点是集成度较高﹐功耗较小﹔而双极型微处理器的特点是速度快﹐一般是位片式结构(见位片式微处理器)﹐即把运算器和控制器按一位或四位构成一片电路﹐可用多个位片组成不同字长的完整的微处理器。按照片数划分﹐微处理器可分为单片式和多片式两类。按功能划分﹐微处理器可分为主处理器﹑协处理器和从处理器。协处理器用以扩大主处理器的浮点运算功能﹐如浮点运算处理器﹔从处理器完成主处理器控制下的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功能﹐如输入输出处理器。但是﹐微处理器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按处理数据宽度进行划分﹐即分为1位﹑4位﹑8位﹑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发展概况 微处理器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1~1973年)的代表性机种是美国 Intel公司制成的4004﹑4040和8008。这一阶段微处理器的主要特点是采用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PMOS电路)﹐速度较慢﹐指令系统也不太完整﹐主要用于控制和简单仪表。第二阶段(1974~1977年)微处理器设计日趋成熟﹐代表性的机种是Intel公司8080和8085﹑美国Motorola公司的Mc 6800和Zilog公司的 Z80。这一阶段微处理器采用了N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NMOS电路)﹐处理数据宽度为8位﹐指令系统比较完整﹐功能较强﹐用其构成的微型计算器可以配备较多的外围设备﹐并有较成熟的系统软件。第三阶段(1978~1980年)微处理器向16位数据宽度发展﹐其代表性的机种是Intel 8086﹑Motorola Mc68000和ZilogZ8000。这一阶段微处理器采用了短沟道高性能的NMOS电路﹐16位微处理器构成的微计算器采用了传统的小型机以至大型机的系统结构的设计思想﹐所以功能很强﹐存储容量在 1兆字节以上﹐还可配备大容量的二级存储器﹔操作系统功能也很强﹔一般还考虑了多机系统工作环境。这一期间微处理器的研制更加注意系列化﹐用它构成的微计算器的软件能向上兼容﹐软件研究工作的比重也显著增加。第四阶段是从1981年开始的。这一时期内﹐16位微处理器结构更加完善﹐32位数据处理宽度的微处理器也已研制成功。这些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机的系统结构﹑系统软件和外围设备的配置日益接近超级小型机。
分类 微处理器的分类有多种方式。按照生产工艺划分﹐微处理器除上述MOS电路工艺以外﹐还有双极型电路工艺。MOS电路微处理器的特点是集成度较高﹐功耗较小﹔而双极型微处理器的特点是速度快﹐一般是位片式结构(见位片式微处理器)﹐即把运算器和控制器按一位或四位构成一片电路﹐可用多个位片组成不同字长的完整的微处理器。按照片数划分﹐微处理器可分为单片式和多片式两类。按功能划分﹐微处理器可分为主处理器﹑协处理器和从处理器。协处理器用以扩大主处理器的浮点运算功能﹐如浮点运算处理器﹔从处理器完成主处理器控制下的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功能﹐如输入输出处理器。但是﹐微处理器最常用的分类方法﹐还是按处理数据宽度进行划分﹐即分为1位﹑4位﹑8位﹑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