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1)  Mabian Dafengd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1.
A Herpetological Survey in Mabian Dafengd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ichuan;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2)  Mabian Dafengding Reserve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1.
An investigation has been conducted of the food habits and feeding behaviour of giant pandas in Mabian Dafengding Reserve,Liangshan Mountain.
报道了凉山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食性和采食行为,根据一年中大熊猫食物组成的变化规律将大熊猫的摄食分为4个时期:食叶期、过渡I期、食杆—笋期和过渡Ⅱ期,并对其采食行为进行了研
3)  National Dafengding Nature Reserve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1.
A Survey of Herpetological Resources in National Dafengding Nature Reserve Meigu Co.,Sichuan,China;
四川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4)  Mabian Dafengd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Seed Plant Florae in Mabian Dafengd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5)  Sichuan Xuebaoding Nature Reserve
四川雪宝顶自然保护区
6)  Jiudi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
1.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parameters,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the black bears in the Jiuding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ere simulated by a simulation modal-vortex 8.
41),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野生黑熊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分析。
补充资料: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面积3450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马边彝族自治县大院子区,地处小凉山主脊黄茅埂山脉顶峰大风顶东麓。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为深切割的中高山地,地势由中部向东西两侧倾斜,中部山岭海拔3500~4000米,一般谷地800~1400米,相对高差约3000米左右,山峦重叠,沟谷相间,地形陡峻,由于本地区处迎风坡向,阻挡了东南季风的运行,强大的东南季风与北方的冷空气在此交汇,形成地形雨、热雷雨、气旋雨,使雨日达240天左右,年降水量1800~2000毫米或更多,为盆地西缘的“华西雨屏”的地区之一。又因本地区地势、地形复杂多样,产生了不同的气候垂直带:

①海拔1500米以下低山,年均温14~15℃;

②海拔1500~2500米中山下部,年均温8~14℃;

③海拔2500~3000米中山上部,年均温5~8℃;

④海拔3100~3800米中高山,年均温0~5℃。

保护区内有4条大的溪沟,是岷江流域马边河发源地,属长江水系,每年可提供水资源11.65亿立方米,对下游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木本植物有160种,其中乔木有109种,顶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植被尚保持近原始状态,覆被率高,林区面积占总面积的近83%。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1)海拔20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以樟科为主,壳斗科次之,常见的润楠、油樟、木姜子、峨眉栲、木荷等;

(2)海拔2000~2400米之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树种以包石栎、曼青冈为主,落叶树种有槭、桦、珙桐等;

(3)海拔2400~2800米之间为针阔叶混交林,组成树种为云南铁杉、油麦吊杉、槭、桦、椴以及红豆杉、三尖杉、枫杨、水青树等;

(4)海拔2800~3700米之间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优势树种为冷杉;

(5)海拔37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草甸。

区内竹类资源丰富,种类多,面积大。主要有刚竹、水竹、大节竹、方竹、玉山竹、大箭竹、冷箭竹、筇竹、箬竹等。竹林分布范围为海拔1300~3700米的广大区域,其覆盖度一般多达80%以上。竹类种群结构的多样性给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保护区国家级保护植物一级有珙桐;二级有水青树、木瓜红、连香树、银杏、杜仲、篦子三尖杉;三级有领春木、银鹊树、楠木、麦吊云杉、筇竹、厚朴、大王杜鹃、延龄草、天麻等。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陆生脊椎动物有261种,其中兽类58种、鸟类186种、爬行类10种、两栖类7种、鱼类7种。动物区系特点是:

(1)起源古老,保护区是冰川时期的生物“避难所”,大熊猫等动物才得以保存至今;

(2)动物成分复杂,高山多北方成分,低谷多南方成分,地理分布上的过渡性现象突出;

(3)特有种类多达30多种,如兽类中的大熊猫、鸟类中的四川山鹧鸪、爬行类中的康定滑蜥和美姑脊蛇、两栖类中的大凉疣螈和宝兴树蛙、鱼类中的齐口裂腹鱼和唇跳等。

国家保护动物有20多种,一级有大熊猫、扭角羚、云豹、豹、绿尾虹雉、灰腹角雉、四川山鹧鸪;二级有猕猴、短尾猴、小熊猫、金猫、岩羊、斑羚、水鹿、林麝、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白鹇、大鲵等。

(一)绿尾虹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76~81厘米。雄鸟头顶具向后耸起的冠羽,呈绿色且有蓝紫色金属反光;后颈、颈侧及上背呈金属红铜色;腰后部及尾大部分呈金属绿色;下体纯黑。雌体色较暗,下背白色,尾羽具灰棕色和暗褐色横斑。

绿尾虹雉栖息于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灌丛或裸岩,通常一雄一雌活动。清晨或黄昏出来觅食,主食植物嫩叶、嫩茎,尤喜食贝母的球茎。4~5月进入繁殖期,每窝产3~5枚卵,孵化期为25~26天。绿尾虹雉为留鸟。

(二)灰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鸡形目、雉科。体长约60厘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