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珠穆朗玛峰地区
1)  Mt.Qomolangma region
珠穆朗玛峰地区
1.
Using annual mean,maximum,minimum air temperature and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5 weather stations in Mt.
利用珠穆朗玛峰地区中国境内5个气象站1971~2004年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降水资料,采用气候线性趋势分析、滑动平均、低通滤波、累积距平等方法对珠峰地区近34年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2.
3)The sunshine duration and wind speed has shown a decreasing tendency during recent 36 years in the Mt.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珠穆朗玛峰地区1971-2006年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年、季的变化趋势,并讨论了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气候因子。
2)  meteorology of Qomolangma Feng
珠穆朗玛峰地区气象
3)  Mount Qomolangma
珠穆朗玛峰
1.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over Mount Qomolangma Region;
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气溶胶元素成分的监测及分析
2.
A High-Resolution Ice Core Record from Mount Qomolangma since 1844 AD;
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变化高分辨率冰芯记录
3.
Radiation Balance Observation at an Elevation of 6523 m on the North Slope of Mount Qomolangma;
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辐射平衡观测结果分析
4)  Mt. Qomolangma
珠穆朗玛峰
1.
Climatic Warming Causes the Glacier Retreat in Mt. Qomolangma;
气候变暖使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川处于退缩状态
2.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of Snow-Ice Layer on Mt. Qomolangma Summit in 2005;
2005年珠穆朗玛峰峰顶冰雪层厚度测定
3.
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Mt. Qomolangma;
珠穆朗玛峰北坡冰川表面不同季节气象特征分析
5)  Mt.Qomolangma
珠穆朗玛峰
1.
Meteorological Features at 6 523 m a.s.l.on the North Slope of Mt.Qomolangma from May 1 to July 22 in 2005;
2005年5~7月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气象要素特征
2.
Comparion between geoid and quasi-geoid on the Mt.Qomolangma summit;
珠穆朗玛峰峰顶大地水准面与似大地水准面差值计算及其验证
3.
A Study of Hydrological Process around Rongbuk Glacier,Mt.Qomolangma;
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水文过程初步研究
6)  Qomolangma Feng
珠穆朗玛峰
1.
In 2005 China carried out a new geodetic campaign for the height determination of Qomolangma Feng(QF in short).
2005年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程进行了新的测定,为此在珠峰及其邻近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大地测量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工作。
补充资料:珠穆朗玛峰地区气象
      珠穆朗玛峰(珠峰)地区的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最高峰达8848米,山高,谷深,地形复杂,由于下垫面的三分之一为冰川雪地,河谷多为沙石地,山多裸露岩石,因此气象情况特殊。
  
  珠峰地区海拔高,空气干净,太阳直接辐射强:在6325米处,曾观测到1.79卡/(厘米2·分)的最大太阳辐射强度,订正到日地平均距离处,其强度为1.82卡/(厘米2·分),最大日总辐射量达 907卡/厘米2,年总辐射199.9千卡/厘米2,是中国日射量最大地区,同世界日射量最大的开罗相当。
  
  根据考察资料,在珠峰南北坡的雪线附近,有一个较大的降水带,这对冰川的发展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珠峰地区冰川风(下坡风)的风速大而稳定,风向没有日变化,影响范围广,铅直厚度约1000米,离冰川末端10公里处仍可观测到冰川风。这是由冰雪表面与山谷中大面积碎石表面的辐射差异所形成的。珠峰地区云形奇特,变幻多端,其中以"旗云"最为典型(见彩图)。一般认为,这是因白天沿山坡上升的气流将冰雪升华的水汽带到山顶附近凝结而在背风面形成的,由于云体随风飘移,似挂在峰顶的旗帜,故名。
  
  珠峰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使盛行气流在其下风方向产生各种中小尺度的背风波动或中小尺度的高气压和低气压扰动,其厚度约 1000~1500米,生命史仅4小时左右。在背风波动的波谷后部,强烈的下沉气流形成了中尺度高压,这种高压区,风速常在30米/秒以上,高压中心也常是大风区所在。在背风波动的波峰后部,上升气流形成了中尺度低压,这种低压区的风速较小,常在20米/秒以下,低压中心的风速可小至5米/秒。每年4月至5月,副热带急流经过珠峰上空时,急流中心的高度明显下降,平均比珠峰南面或北面的急流中心低1~2公里,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和珠峰的加热作用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见青藏高原气象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