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sunami waves
海啸波
1.
In this paper,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sunami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sunami waves are introduced.
从海啸的成因以及海啸波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海啸源模型、传播模型的研究进展,尤其对由缓慢海底变化过程引发的海啸波的传播过程以及动力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为进一步开展海啸模型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
In this paper,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sunamis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sunami waves are introduced.
该文介绍了海啸的成因以及海啸波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在数值模拟中经常用到的几种数值计算方法、控制方程以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2) Tsunami wave
海啸波传播
3) seismic wave
地震波;海啸
4) tsunami
[英][tsu:'nɑ:mi] [美][tsu'nɑmɪ]
海啸
1.
Development of tsunami warning system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quirements in China;
海啸预警系统及我国海啸减灾任务
2.
Damages of the tsunami to bridg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海啸对桥梁的危害与对策
3.
A numerical study on tsunami travel time for China seashore based on strong ground motion network;
基于强震台网的我国沿海海啸走时预警
5) shoreline tsunami
海岸海啸
6) tsunami barrier
津波防波堤;地震海啸防波堤
补充资料:地震海啸
由于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大海浪。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是海沟侧壁崩坍等,都可成为海啸的波源。海啸自波源区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在深水中其传播速度为,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深。当水深为5000米时,v接近于800公里/小时。海啸在大洋表面上的振幅不超过数米,但优势波波长可达数百公里的量级,优势波周期可达数十分钟。地震海啸的规模与地震震级M近似有线性关系,M<7的海底地震,几乎不产生大的海啸。
当海啸趋向近岸的浅水时,振幅增加,特别是在U形和V形海湾中,若湾中水的振动周期同海啸周期相近,将产生共振,振幅有时可达20~30米,并以近于垂直的波前向海湾四周涌来,因此常造成巨大的灾害。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据统计,世界上近80%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受地震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为减少地震海啸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苏联的堪察加地区,都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由于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c比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速度v大很多,可用以估计海啸波滞后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τ。在震中距为△的点上,。通过观测海洋声波,也可预告海啸波到达的时间。地震海啸拍岸浪头的高低,除与地震震级、震源机制等有关外,主要决定于港口和沿海地段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关于海啸强度的预测,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参见彩图)
参考书目
宇津德治著,陈铁成等译:《地震学》,地震出版社,北京,1981。(宇津德治:《地震学》,共立出版社,東京,1977。)
当海啸趋向近岸的浅水时,振幅增加,特别是在U形和V形海湾中,若湾中水的振动周期同海啸周期相近,将产生共振,振幅有时可达20~30米,并以近于垂直的波前向海湾四周涌来,因此常造成巨大的灾害。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据统计,世界上近80%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受地震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为减少地震海啸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苏联的堪察加地区,都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由于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c比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速度v大很多,可用以估计海啸波滞后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τ。在震中距为△的点上,。通过观测海洋声波,也可预告海啸波到达的时间。地震海啸拍岸浪头的高低,除与地震震级、震源机制等有关外,主要决定于港口和沿海地段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关于海啸强度的预测,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参见彩图)
参考书目
宇津德治著,陈铁成等译:《地震学》,地震出版社,北京,1981。(宇津德治:《地震学》,共立出版社,東京,197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