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JYU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1.
A Cradle for Scholars: A Historical Account of JYUN;
栉风沐雨、滋兰树蕙——《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发展20年(1983~2003)
6)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补充资料: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原云南民族学院)成立于1951年8月1日,地处美丽的春城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位。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原云南民族学院正式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校本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商山之麓、莲花池畔。校园里树木葱茏,百花争艳,与著名的风景名胜圆通山、翠湖等浑然一体,并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毗邻,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建校五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四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芬芳五十年,辉煌半世纪,云南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所需的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象征。

云南民族大学是省属6所重点大学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层次丰富、办学形式多样,享有良好声誉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下设民族文化学院、人文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研究生部、马列部(社会科学部)、大学预科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等16个院部,1个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和21个校属研究机构。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设有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2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8个高职专业。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专业和5门省级重点课程。分为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预科生、外国留学生等办学层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59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96人,本专科生7011人,预科生290人。此外,有函授夜大生6714人,十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近百人。现有土地503亩,校舍面积近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近3000万元,图书资料78万册。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现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446余人,教授70余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236余人。教师中有些是全国著名专家,例如著名历史学和民族学家马曜教授,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等,以他们出色的学术成果享誉国内外。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专家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实力和后劲。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科研奖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数十项。教师忠诚民族教育事业,辛勤育人,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管理骨干和业务专家,不少毕业生还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云南民族大学在学术研究特别是民族类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之一。近年来,完成或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 、"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际投资研究课题、省科委攻关项目、省院省校合作项目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先后承办"第34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等重大学术会议。

云南民族大学以其文化多样性成为云南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展示云南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校以来,到学校参观访问的各国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累计已达2万多人次,他们分别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