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图书馆自由宣言
1)  library liberty declaration
图书馆自由宣言
2)  the Library Bill of Rights
图书馆权利宣言
1.
On Connotation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A s The Library Bill of Rights;
由ALA《图书馆权利宣言》内容之演变看知识自由的内涵
3)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公共图书馆宣言
1.
Explanation of Humanities Spirit of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公共图书馆宣言》之人文精神阐释
2.
Through explanation of Public Library Manifest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u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charged and free services, and real problems in practice.
从《公共图书馆宣言》说开去 ,介绍了图书馆有偿服务与免费服务的理论研究现状和现实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并进一步引申出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亟待深入的必要性。
4)  Library Service Manifesto
《图书馆服务宣言》
1.
Experts Views on Library Service Manifesto;
《图书馆服务宣言》专家笔谈
2.
The studies of core Chinese library values since 2007 has its new independent features,and Library Service Manifesto formed on their basis is no longer a political task, but a manifestation of the ideal of the whole profession.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书馆服务宣言》表述的不再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政治任务,而是我们职业整体的理想宣示,也是所有从业者在工作中共同努力的方向。
3.
Library Service Manifesto of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 tells the public that library people of China agree with the modern library ideas.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向社会公众宣示了中国图书馆人对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基本认同,表达了图书馆对全社会普遍开放、维护读者权利、平等服务、对弱势人群人文关怀和消弥数字鸿沟的理念。
5)  Library Services Manifesto
《图书馆服务宣言》
1.
Discussion about Library Services Manifesto;
解析《图书馆服务宣言》
2.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 s Library Services Manifesto embodies the collective wisdom of Chinese librarianship.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起草工作经过了16个月的讨论,是一部集中中国图书馆人集体智慧的文件《。
6)  Library Service Manifesto
图书馆服务宣言
1.
Discussion on the Diversified Service from the Angle of <Library Service Manifesto>
从《图书馆服务宣言》看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
补充资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制的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简称《科图法》。1954年开始编写,1957年 4月完成自然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3月完成社会科学部分初稿,1958年11月科学出版社出版。1959年10月出版索引。1970年10月开始修订,1974年2月出版第2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和附表部分;1979年11月出版第 2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分;1982年12月出版第2版的索引。
  
  体系结构  《科图法》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科科学,综合性图书等5大部类,共25大类。其部类、大类及其标记符号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结构  《科图法》包括主表和附表两部分。主表设有大纲、简表和详表。附表又分为通用附表和专类附表两种。第1版共设有8个通用附表:总类复分表、中国时代排列表、中国地域区分表、中国各民族排列表、国际时代表、世界地域区分表、苏联地域区分表、机关出版品排列表。第2版删去了使用较少的后两种附表。第1版和第2版均编有索引。
  
  标记符号  《科图法》采用阿拉伯数字为类目的标记符号,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顺序数字,即用00~99标记 5 大部类25 大类及主要类目;第二部分为"小数制",即在00~99两位数字后加一小数点"·",小数点后基本上按小数体系编号,以容纳细分的类目。类号排列时,先排顺序数字,后排小数点后的层累数字,例如:11.1,11.11,11.12,11.13,...,11.2,11.21,11.22,11.23,...,11.29,11.3,...,12,13,...。
  
  特点  ①自然科学类目比较详细。②采用交替、参见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相关类别的图书在目录和藏书组织中既可集中又能分散的问题。③标记符号单纯、简洁,易于排检。④编有相关索引。
  
  应用 《科图法》主要被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国内其他一些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采用,1979年使用单位达1000多个。其分类号被印在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编制的统一编目卡片上(见集中编目)。1986年该分类法获国家科委颁发的科技情报成果奖和中国科学院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