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
1)  Xiaolongmen Nature Reserve of Beijing
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
1.
From May to September 2005, in Xiaolongmen Nature Reserve of Beijing, observations and analysis on nest materials of two kinds of birds Turdus mupinensis and Phoenicurus auroreus were carried out.
2005年5月~9月在北京小龙门自然保护区,对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两种鸟的巢材进行了观察分析。
2)  Wolong Nature Reserve
卧龙自然保护区
1.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Wolong Nature Reserve;
卧龙自然保护区综合功能评价
2.
Dynamics Analysis of Land Cover Change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in Recent 30 Years;
近30年来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变化动态分析
3.
Study on Species Diversity of Subalpine Meadow Communities in Wolong Nature Reserve;
卧龙自然保护区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3)  Wolong Natural Reserve
卧龙自然保护区
1.
A study on the diversity of bats in the Wolong Natural Reserve;
卧龙自然保护区翼手类多样性的研究
2.
Study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y in the Giant Panda Habitat of Wolong Natural Reserve:Species Richness,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
3.
Influence of edge effect on diversity of ground-dwelling beetles across a forest-grassland ecotone in Wolong Natural Reserve, Southwest China;
边缘效应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群落交错带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4)  Zhalong Nature Reserve
扎龙自然保护区
1.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Water Quality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扎龙自然保护区水质分析与评价
2.
Diversity of Insect Communities by the Lakeside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扎龙自然保护区湖泊边昆虫群落多样性
3.
Sightworthiness Analysis of Birds in Zhalong Nature Reserve and Bird Watching Management;
扎龙自然保护区鸟类观赏性分析与观鸟管理对策
5)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扎龙自然保护区
1.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Pattern of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Under the Theory of Recycling Economy;
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资源可持续发展模式
2.
We investigated the species,quantities and habitats of plovers water birds in Heilongjiang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本文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对鸻形目水鸟的种类、数量及生境进行了调查。
6)  Longw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龙湾自然保护区
补充资料:北京自然博物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最早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950年筹建,1958年建成陈列大楼,陈列面积3600平方米,杨钟健、裴文中等著名专家先后担任馆长。
  
  该馆共有古生物、动物、植物、人类等方面的藏品近 8万件。古生物方面有一些标本是模式标本,也有一些是稀世之宝,如恐龙中的上游永川龙、棘鼻青岛龙、杨氏鹦鹉嘴龙以及保存十分完好的恐龙蛋与恐龙足迹。其中晚侏罗世肉食性的上游永川龙,体长约8米,体高4米;晚白垩世以植物为食的棘鼻青岛龙,体长6.62米,身高4.9米;早白垩世以植物昆虫为食的杨氏鹦鹉嘴龙,只有70厘米大小。由国外交换来的珍贵藏品有:新西兰的大恐鸟化石、澳大利亚的懒树獭、针鼹、琴鸟以及非洲的拉蒂曼鱼。这些标本有的是化石,有的是活化石,在阐明生物进化中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该馆有古生物、动物、植物、人类四个基本陈列,按照系统分类,用生态法、幻灯、录相等说明生物是怎样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进化来的。古生物陈列室陈列着距今 1.4亿年、22米长的合川马门溪龙,生活在1.8亿年以前长6米、高 2米的许氏禄丰龙。陈列品中还有会飞的爬行动物──翼龙以及生活在海中的爬行动物──鱼龙。它们与恐龙同时绝灭。动物、植物陈列室是用现代生物的系统进化来说明生物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才有今天的形形色色的种属。濒危的珍贵动植物的陈列,唤起人们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人类陈列则用古人类学、人类学、解剖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说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该馆办有科普刊物 《大自然》 杂志和学术性刊物《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报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