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变质作用p-T轨迹
1)  metamorphic p-T path
变质作用p-T轨迹
1.
The detailed study of metamorphic p-T path from garnet-hornblende zone indicates three metamorphic evolutionary stages: the middle-high pressu.
通过对石榴石-角闪石带变质作用p-T轨迹的深入研究表明,其经历了3个阶段变质作用:即经历了俯冲碰撞深埋到30~35km深度的中高压变质作用(M1),压力可达7。
2)  in situ dating
变质作用p-T-t轨迹
3)  metamorphic p-T-path
变质p-T-t轨迹
4)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P-T-t path
超高压变作用P-T-t轨迹
5)  metamorphism PT path
变质作用PT轨迹
6)  metamorphic pTDt path
变质作用pTDt轨迹
补充资料:区域变质作用的PTt轨迹
      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经受的压力(P)和温度(T)随时间(t)而变的演化轨迹。
  
  20世纪60年代初,都城秋穗提出了变质相系的概念,他根据地热梯度的变化范围划分为低压、中压和高压 3个压力类型。并把不同的变质相系与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相联系。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人们以地质事实为依据建立起地球物理模型,用数学方法模拟了岩石圈板块俯冲和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变质作用过程。发现构造增厚柱中岩石承受的压力受埋深控制,温度则受扰动的地热梯度向稳态地温梯度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加热效应、构造增厚停止到隆起开始所持续的时间以及隆起侵蚀产生的冷却效应等 3种因素控制。岩石的最高温度是在压力下降过程中达到的,加厚柱中不同深度岩石达到其最高温度的时间并不相同。这些事实表明,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地热梯度是瞬变的,由变质带地表剖面上获得的一组顶峰条件即变质相系(又称变质地温、变质场梯度、压温序列或PT点阵列)是在不同时间内记录下来的,与变质作用期间实际存在的任何一个地热梯度无关。为此,西方学者于 1977年引入了 PTt轨迹的概念,使人们从静态地研究变质相带和变质相系进入到从动态的观点和思维探索变质作用的全过程,去揭示变质作用发生、发展和终止的地球动力学成因。时间是变质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只有从变质作用温度和压力随时间变化而演化的过程(PTt轨迹)去考察,才有可能揭示变质作用发生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球动力学成因。
  
  区域变质作用的 PTt轨迹的研究是对变质相系理论的重大发展,使相系的研究更加深入,因为它考虑了变质高峰期以后的冷却速率、抬升和侵蚀速度等反应动力学因素,为变质岩岩石学资料在区域构造研究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前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