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Kashi region
喀什地区
1.
In this paper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ULF electromagnetic emissions before each of 6 earthquakes taking place at Kashi region of Xinjiang from Nov.
研究了 1 996年 1 1月 1 9— 2 7日在新疆喀什地区连续发生 6次 4 5级以上地震前记录到的超低频电磁辐射异常现象的偏振特性 ,发现震前记录到的该异常用 0 0 8— 0 1 6Hz的带通滤波器滤波后 ,水平磁场分量的偏振近似为线偏振 ,且震前 1天的偏振主轴方向日均值与喀什台到强震震源的方向之间有近乎垂直的关系 。
2.
Kashi region was the ancient Uygur traffic,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as well as the East-West civilization exchanges crossroads.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古老的交通、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十字路口。
3.
By using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1961—2005 in Kashi region,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plain and mountain area was analyzed.
选用喀什地区1961—2005年45a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
3) Kashi
喀什地区
1.
An Analysi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Affecting Factors of Ethnic Students Studying at Han Chinese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in Kashi of Xinjiang;
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民考汉学生学业成绩及影响因素分析
2.
Research and Studies on the School Basketball Movement in Kashi Xinjiang;
新疆喀什地区学校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4) Kashgar region
喀什地区
1.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levant urbanization theories, combine of modern GIS technology and metrological geography method, describe and appraise the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of Kashgar region, moreover evaluate the status of urbanizat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al level.
本文在对相关城市化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GIS技术,通过计量地理学和多元统计方法,将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全面地描述和评价了喀什地区城市化的总体情况,并对其协调发展状况做出评价。
2.
Kashgar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Xinjiang,attributed to the continental arid climate,restrainted by the region climate and water resource,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 of arable requisition-compensation balance,the arable readjustment has becoming one of important approach to increasing arable quantity of Kashgar region.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受本区气候和水资源的制约,为了实现喀什地区耕地占补平衡的战略目标,耕地整理已成为新增耕地的重要途径之一。
5) High Platform Folk Houses
喀什高台民居
1.
The Study of Folk-custom Tourism Depth Explotation in High Platform Folk Houses;
喀什高台民居民俗旅游深度开发研究
6) Kashi area of Xinjiang
新疆喀什地区
1.
The earthquake resqonse test on shaking table for the 1/4 proportion model of a new type stone timber structure house which appeared in Kashi area of Xinjiang is designed.
对新疆喀什地区出现的新型石木结构房屋进行了1/4比例模型的地震反应试验的设计。
补充资料:地磁台
观测、研究地磁场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机构。地磁台应设在远离城市和没有人为电磁干扰的地方,仪器室要用非磁性或弱磁性材料建造,并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地磁台分为永久地磁台和临时地磁台两类。前者可为地磁场及其相关现象的研究提供长期的、连续的、可靠的地磁资料,后者是为研究某些特殊课题而专门设置的。
地磁台有地磁记录仪和磁力仪等设备,有的还有磁暴记录仪。用地磁记录仪连续记录磁偏角、水平强度和垂直强度随时间的相对变化,也可以用质子旋进分量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连续记录地磁场总强度、水平强度和垂直强度的绝对值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地磁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感光记录图称为磁照图。在磁照图上有地磁要素(如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的变化曲线,有相应的地磁要素的基线,还有表示温度变化的温度线和表示时间的时号线(见图)。用磁力仪进行绝对值观测是为了确定磁照图上的基线值,从而确定任何时刻的各地磁要素的数值。为了校正各个国家地磁台的仪器差,地磁台的磁力仪还要定期地同国际标准磁力仪进行比测。磁暴记录仪与记录水平强度的地磁记录仪相同,只是灵敏度较低,为的是使它能记录到磁暴的全过程。
为了保证提供准确、完整、连续的地磁要素变化资料,地磁台要保证各种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定时进行观测,此外还要对取得的记录进行初步处理。地磁台的资料处理包括计算各个地磁要素的每小时、每日、每月、每季和每年的平均值,并将整理的数据编辑出版。
目前世界上有近200个永久地磁台。世界上第一个地磁台是1794年建在苏门答腊岛的马尔伯勒堡台,最初是用人工目测,仅有相对记录。1857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观象台的艾里(G.B.Airy)首先研究成功采用照相方法记录地磁场的变化,并迅速得到推广,沿用至今。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地磁台也装备起一套自动化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中国的地磁台始建于1870年。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在多处设台,其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参考书目
H.E.McComb,Magnetic Observatory Manual, USCGS,New York,1952.
K.A.Wienert, Notes on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and Survey Practice, UNESCO,Belgium,1970.
柳原一夫、河村谦、佐野幸三、久保木忠夫,New Standard Magnetic Observation System of Kakioka, 《地磁気測所要報》别册第4号,1973。
F.Anderson,An Automatic Magnetic ObservatorySystem,Earth Physics Branch,Department of Energy,Minesand Resourses, Vol.44,No.9,1974.
地磁台有地磁记录仪和磁力仪等设备,有的还有磁暴记录仪。用地磁记录仪连续记录磁偏角、水平强度和垂直强度随时间的相对变化,也可以用质子旋进分量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连续记录地磁场总强度、水平强度和垂直强度的绝对值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地磁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感光记录图称为磁照图。在磁照图上有地磁要素(如磁偏角D、水平强度H和垂直强度Z)的变化曲线,有相应的地磁要素的基线,还有表示温度变化的温度线和表示时间的时号线(见图)。用磁力仪进行绝对值观测是为了确定磁照图上的基线值,从而确定任何时刻的各地磁要素的数值。为了校正各个国家地磁台的仪器差,地磁台的磁力仪还要定期地同国际标准磁力仪进行比测。磁暴记录仪与记录水平强度的地磁记录仪相同,只是灵敏度较低,为的是使它能记录到磁暴的全过程。
为了保证提供准确、完整、连续的地磁要素变化资料,地磁台要保证各种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定时进行观测,此外还要对取得的记录进行初步处理。地磁台的资料处理包括计算各个地磁要素的每小时、每日、每月、每季和每年的平均值,并将整理的数据编辑出版。
目前世界上有近200个永久地磁台。世界上第一个地磁台是1794年建在苏门答腊岛的马尔伯勒堡台,最初是用人工目测,仅有相对记录。1857年,英国格林威治皇家观象台的艾里(G.B.Airy)首先研究成功采用照相方法记录地磁场的变化,并迅速得到推广,沿用至今。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地磁台也装备起一套自动化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中国的地磁台始建于1870年。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在多处设台,其分布情况如表所示。
参考书目
H.E.McComb,Magnetic Observatory Manual, USCGS,New York,1952.
K.A.Wienert, Notes on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and Survey Practice, UNESCO,Belgium,1970.
柳原一夫、河村谦、佐野幸三、久保木忠夫,New Standard Magnetic Observation System of Kakioka, 《地磁気測所要報》别册第4号,1973。
F.Anderson,An Automatic Magnetic ObservatorySystem,Earth Physics Branch,Department of Energy,Minesand Resourses, Vol.44,No.9,197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