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V-wave
SV地震波
2) P-SV pulse seismic wave
P-SV脉冲地震波
3) SV waves
SV波
1.
Amplification of incident SV waves in a layered elastic half-space is analyzed by using direct stiffness method in frequency domain.
采用直接刚度法,在频域内求解了层状弹性半空间中入射平面SV波的场地放大效应问题。
2.
By using Fourier-Bessel series expansion metho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a cylindrical lined cavity in an elastic half-space subjected to incident plane P and SV waves is studied, and the series solution is presented.
利用Fourier-Bessel级数展开法,研究了平面P波和SV波入射情况下,圆形衬砌洞室的动应力集中问题, 并给出了其级数解。
3.
The series solution for the scattering of plane P and SV waves by an underground circular lined tunnel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effects of incident wavelength, incident angle, diameter of tunnel, and liner stiffness on ground surfac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利用地下圆形衬砌隧道对入射平面P波和SV波散射级数解答,定量分析了入射波长、入射角度、隧道直径、衬砌刚度等因素对沿线地表位移放大作用的影响。
4) SV wave
SV波
1.
Motive stress centralization of rectangular bricking cave in flat SV wave reflection;
矩形衬砌洞室在平面SV波入射下的动应力集中
2.
A note on the scattering of SV wave by a hemispherical canyon;
半球形峡谷对SV波的散射解析解
3.
Scattering of plane SV waves by local fault site
局部断层场地对平面SV波的散射
5) P-SV wave
P-SV波
1.
Using velocity inversion of seismic Rayleigh wave to compute S-wave statics of P-SV wave;
利用地震瑞利波速度反演求取P-SV波横波静校正量
2.
Reflection coefficients of P-SV waves in weak anisotropic media;
弱各向异性介质中的P-SV波近似反射系数计算(英文)
3.
Adjustment of linear approximation to the reflection coefficient of P-SV wave;
P-SV波线性近似公式系数调整
6) quasi-SV
准SV波
补充资料:地震波
地震波 seismic wave 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球介质,包括表层的岩石和地球深部物质,都不是完全弹性体,但因地球内部有很高的压力,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很大,波动给介质带来的应力和应变是瞬时的,能量的消耗很小,因此可以近似地把地震波看作弹性波。 从震源发出的波动有两种成分: 一种代表介质体积的涨缩,称为涨缩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所以又称纵波。另一种成分代表介质的变形,称为畸变波,其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所以又称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在远离震源的地方这两种波动就分开,纵波先到,横波次之。因此纵波又称P波,横波又称S波。在没有边界的均匀无限介质中,只能有P波和S波存在,它们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向任何方向传播,所以叫做体波。但地球是有限的,有边界的。在界面附近,体波衍生出另一种形式的波,它们只能沿着界面传播,只要离开界面即很快衰减,这种波称为面波。面波有许多类型,它们的传播速度比体波慢,因此常比体波晚到,但振幅往往很大,振动周期较长。如果地震的震源较深,震级较小,则面波就不太发育。 波速随频率或波长而变化,这种现象叫做频散。在完全弹性的平行层介质中,由于各种类型的波的叠加,在地表观察到的面波频散是几何原因造成的。在地球内部,由于介质的不均匀性和非完全弹性,会导致体波的频散,这是物理原因造成的。由于频散,波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例如在震源处发出的一个脉冲,在远处就可以散成一个波列。 将地球介质看成完全弹性体只是一种近似。精密的观测表明,地震波在传播中的能量消耗有时是不能忽略的。在一定观测点,波的振幅A随时间t衰减可用A=Aoe-rx表示,r为时间衰减系数,Ao 为初始振幅。波传播x 距离后,因能量损耗而导致振幅的减小,可用表示,a 为距离衰减系数。表示能量消耗的另一个重要参数Q称为品质因子,其定义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
|
©2011 dictal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