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湿地问题
1)  wetland issues
湿地问题
2)  humidity problem
湿度问题
1.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umidity problem in the HVAC systems with or without a certain dehumidifyingcontrol strategy and analyz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so a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VAC system in a whole.
在对湿度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同时兼顾对空调运行冷热耗量的分析,以全面认识和评价不同除湿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运行表现的影响;所采用的方法是基于反应系数法的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方法并结合具体的空调系统运行模拟,是一个过程性研究方法,不同于一般的静态式分析方法,因而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展现空调系统运行的实际过程。
3)  hygrothermal conditions
湿热问题
4)  Geological problem
地质问题
1.
According to the monograph,papers and thesis,the overall advance of the project from the demonstration to construction,status quo of research on the geological problem,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erable water quantity and the effec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概述了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从论证、超前期规划研究到工程实施的发展过程,介绍了调水工程区地质条件、主要活动断裂及其组合特征,分析了可用水量、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以及工程建设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
The preliminary summary and analyses on the key ge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structures and canals for the emergency water supply project of Bejing-Shijiazhuang section on the Mid-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re described herein, of which the problems are to be solv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with a great attention.
对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各类建筑物及渠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总结与分析,并在今后的施工中应予重视及重点处理与解决。
3.
Through analyzing i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unnelling construction.
该隧洞埋深较大,且大部洞身位于区域地下水位以下,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通过充分分析其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隧洞掘进施工对策。
5)  geological hazard
地质问题
1.
The main geological hazards in mine of Xinjiang such as ground subsidence,massif 's crack,collapse and landslide,debris flow,coal rake's self-combustion and water content unbalance were expounded and the cause and the danger of the hazards were analyzed.
论述了新疆地区矿山中普遍存在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和水均衡遭受破坏等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构建"和谐新疆"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建议对策措施。
6)  ground-contact area
接地问题
补充资料:《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毛泽东论述经济和财政的关系,以及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著作。1942年12月,毛泽东以《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为题,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本文是报告中的第一个问题,原题是《关于过去工作的基本总结》,在编入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改为今题。
  
  
  当时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在财政上遇到极大困难。由于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军队、机关干部和学校人员,缺少最必需的生活用品。毛泽东为了给解决财政困难指明前途,作了这篇报告。
  
  本文论述了十个问题。文中着重阐明了经济和财政的关系;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发展的各项生产事业。
  
  发展经济,才能解决财政困难 毛泽东指出,为了解决当时的财政困难,有些同志企图缩小必不可少的开支。他们不理解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有许多同志片面地看重了财政,不懂得整个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财政工作固然很重要,但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为了发展经济,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和发展了公营经济。边区政府办了许多自给工业;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发展了以自给为目标的农业和工业;几万机关和学校人员,发展了同样的自给性经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也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帮助群众发展经济  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为了抗日和建国的需要,多负担一些经费是应该的,也得到了人民的谅解。但必须使人民的经济有所增长,使人民的生产有所发展,也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要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帮助人民发展经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人民的收入,使人民所得大于所失。
  
  在公私关系上,毛泽东认为,应是"公私兼顾"或"军民兼顾"。向人民征收抗日经费,既不能不顾战争的需要,片面强调政府应施"仁政";又不能不顾人民的困难,竭泽而渔。
  
  精兵简政 在陕甘宁边区的高级干部会议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精兵简政"。按照"精兵简政"工作的要求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五项目的。精简,就是减去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就是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够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效能,就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就是节省一切不必要的支出。在经济和财政工作中,还要求克服官僚主义,反对贪污现象。
  
  在本文所阐述的理论指导下,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得到了发展,克服了当时在财政经济上遇到的严重困难,提高了军队、机关、团体、学校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从物质上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