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arl Mayer
卡尔.迈耶
2)  Karl
卡尔
1.
The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moral values of the classical realism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from the respective of the four realism scholars: Machiavelli, Karl, Niebuhr and Morgenthau, interpreting the major contents and views on realism morals, thus illustrating the inheritance and relevance of the moral values of them.
本论文从道德观的角度出发,取马基雅维里、卡尔、尼布尔、摩根索为研究对象,考察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中,这四位现实主义学者关于国际关系中道德观的思想发展历程。
3)  Kaldo furnace
卡尔多炉
1.
with emphasis on the feeding system and the Kaldo furnace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imary equipment.
介绍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卡尔多冶炼厂,重点阐述加料系统、卡尔多炉系统和主体设备以及设备国产化情况,并详细论述了卡尔多炉的维修与安装。
2.
The process of copper scrap treatment using the largest Kaldo furnace in the world at present and the technology of relevant equipment,involving loading dumper,rail car,fugitive gas hood,lance and offtake stack etc.
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卡尔多炉处理废杂铜工艺及其相关设备的技术,其中主要相关设备包括加料翻斗车、轨道车、环保烟罩、喷枪装置及直升烟道等,卡尔多炉具有熔炼和吹炼可在同一个炉内完成的特点,炉渣含铜一般小于0。
3.
The paper presents the performance of smelting process of copper scraps by imported Kaldo furnace on the basis of 300 kt/a copper production in Guixi Copper Smelter,JCC as well a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ch Kaldo furnace type for treating scraps.
介绍江铜贵冶年产30万t铜冶炼项目引进卡尔多炉处理废杂铜冶炼工艺的情况,并介绍了卡尔多炉这种炉型处理废杂铜的优缺点。
4)  Carr index
卡尔指数
1.
Properties of coal powder are comprehensive evaluated according to Carr index standard method.
以卡尔指数原理为理论基础 ,使用MT - 10 0 0型多功能粉体物性测定仪 ,成功测定了 3种煤粉材料的粉体流动特性和喷流性特性 ,并结合该测定结果 ,探讨了煤粉加工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及具体应
5)  Descartes ray
笛卡尔线
1.
Descartes ray and character of round-section fibers;
圆形截面纤维的笛卡尔线及特征
2.
Later, the angle decreases again, the ray of the maximal included angle position is called the Descartes ray.
一束平行光线垂直于圆柱形纤维轴照射,光线进入纤维经过两次折射和一次内表面反射后出射,入射光线偏离轴光线愈远(通过纤维截面中心沿原路反射回来的光线称为轴光线),它经过纤维出射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方向的夹角就愈大,达到某一位置时夹角达到了最大值,之后夹角又开始减小,这一最大夹角位置的光线称为圆柱形纤维的笛卡尔线。
3.
But skin-core structure and the Descartes ray of internal surface reflection haven’t been involved.
目前对单根纤维的反光性能研究较少,主要涉及了表面反射光、透射光、内表面反射光这些方面,对纤维的皮芯层结构、其内表面反射光的笛卡尔线现象等没有涉及。
6)  Cardau angle
卡尔登角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迈耶贝尔,G.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1791年9月5日生于柏林,1864年5月2日卒于巴黎。父亲是犹太银行家。迈耶贝尔从小学钢琴,7岁公开演奏W.A.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后在柏林跟C.F.策尔特学作曲,又去达姆施塔特跟G.J.福格勒学对位,与C.M.von韦伯同学,交谊甚深。1816年去意大利,创作并上演其意大利风格的歌剧。1826年起寓居巴黎,致力于研究和创作法国式大歌剧。1842年被普鲁士国王任命为音乐总指挥。
  
  他的歌剧作品可分4类:德国式、意大利式、法国式和喜歌剧。德国式歌剧多为早年作品,如《耶弗他许愿》、《阿利梅莱克》,均不成功。意大利式歌剧5部,是他听从A.萨列里劝告,去意大利进修时,摹仿G.罗西尼歌剧风格之作,上演后风靡全国,如《罗米尔达与科斯坦扎》、《安茹的玛格丽特》等,而以《十字军在埃及》(1824年上演于威尼斯)最为成功。他的喜歌剧有《北方的星辰》、《普洛埃梅尔的宽恕》,均在巴黎初演,颇受欢迎。法国式大歌剧是迈耶贝尔成就最大的领域。1824年,韦伯劝他放弃意式歌剧,改写德式歌剧,但他却转向法式歌剧,并为此搁笔多年,潜心研究J.-B.吕利以来的法国歌剧和当代的浪漫主义歌剧。1831年,《恶魔罗贝尔》在巴黎上演,盛况空前。它把德国的精湛配器技巧,意大利的优美旋律,法国的伶俐机智熔于一炉。富丽豪华的布景,阴森恐怖的群魔乱舞场面,迎合了当时观众醉心神怪传说的浪漫情趣。这部歌剧和以后陆续在巴黎上演的《胡格诺派教徒》(1836)、《先知》(1849)、《非洲女郎》(1865)等脚本都出自名剧作家E.斯克里布之手。后几部歌剧以15、16世纪的重大社会事件和宗教冲突为主题,综合运用交响音乐各种手法,自辟蹊径地发展合唱原则,情绪炽热,风格明快。他对《非洲女郎》尤其倾注心血,一改再改,终于积劳成疾,在歌剧排练时就溘然长逝。
  
  迈耶贝尔发展和确立了 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典范,成为这种体裁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对H.柏辽兹、G.威尔迪、G.普契尼的创作都产生了影响。但美中不足是他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效果,在内容上缺乏新的探索。除歌剧外,他还写有戏剧《施特鲁恩泽》配乐;音乐剧《歌德青年时代》(未完成);《席勒诞生百年纪念合唱曲》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