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修辞关联
1)  Rhetorical relation
修辞关联
2)  Relevance and rhetoric
关联与修辞
3)  rhetorical relations
修辞关系
1.
Based on 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RST for short), which was put forward by William Mann and Sandra Thompson,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relations of each editorial text chosen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and The People\'s Daily, and tries to find out if an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editorials with regard to coherence.
这些关系就是修辞关系(rhetorical relations)或称作连贯关系(coherencerelations)。
4)  Rhetorical Relation Theory
修辞关系理论
1.
Rhetorical Relation Theory and Cohesion: Analysis of Advertisements;
修辞关系理论与衔接——广告语篇分析
5)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hetoric
人际关系修辞
6)  rhetoric [英]['retərɪk]  [美]['rɛtərɪk]
修辞
1.
A Brief Survey on the Rhetoric Features of The Art of War ;
《孙子兵法》修辞特色述略
2.
The use of rhetoric and aesthetical transformation in English advertising slogans;
广告英语中修辞的应用与美感传递
补充资料:《修辞格》
      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修辞格的著作。192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唐钺著。唐钺(1891~ ),字擘黄,福建人。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研究心理学,1920年获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教育组组长,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
  
  《修辞格》参考英国学者J.C.讷斯菲尔德的《高中英语作文》(1910),对汉语修辞格共分5大类27格。第1 类:产生于比较的修辞格,包括显比、隐比、寓言、相形、反言、阶升、趋下6格。第2类:产生于联想的修辞格,包括伴名、类名、迁德3格。第3类:产生于想象的修辞格,包括拟人、呼告、想见、扬厉4格。第4类:产生于婉曲的修辞格,包括微辞、舛辞、冷语、负辞、诘问、感叹、同辞、婉辞、纡辞9格。第5类:产生于有意重复的修辞格,包括反复、俪辞、排句、复字 4格。《修辞格》的用例,均取自古代诗词文赋,是一部文言修辞格。
  
  《修辞格》所列诸格的名称继承了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宋代陈骙《文则》、元代陈绎曾《文说》等的传统。如婉辞、微辞见《春秋繁露》,显比、隐比即《文则》的直喻、隐喻,婉辞、隐比即《文说》的婉语、隐语。《修辞格》至今仍为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参考读物,影响深远。(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