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模糊文法
1)  Fuzzy grammar
模糊文法
2)  fuzzy regular tree expressions
模糊树文法
3)  fuzzy grammartical inference
模糊文法推导
4)  Fuzzy context free tree grammars
模糊上下文无关树文法
5)  Fuzzy context-free grammar
模糊上下文无关文法
1.
Fuzzy context-free grammar is one important kind of grammars.
模糊上下文无关文法是几种重要文法之一。
6)  literary fuzziness
文学模糊
1.
From the different types of literary fuzzines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by drawing from case studies,and discusses common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fuzzy language in the C-E translation.
文章从文学模糊的类型,即语义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等方面分析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并以翻译实践为基础探讨汉英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处理方法。
2.
This thesis has first studied literary fuzziness, focusing on its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s.
本文首先从文学模糊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出发对文学模糊进行了研究,继而以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为基础,从关联一顺应理论的视角对文学模糊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补充资料:《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汉语语法讨论集,是1938~1943年间开展的文法革新问题讨论成果的汇编。 主要作者有陈望道、 方光焘(1898~1964)、傅东华(1893~1971)、张世禄(1902~ )等。上海学艺出版社编成《中国文法革新讨论集》,1940年出版;陈望道改编成《中国文法革新论丛》,1943年重庆文聿出版社出版;1958年《中国语文》杂志社重编,中华书局出版。这本集子的作者大多主张根据中国文法事实,借镜外来新知,参照前人成说,以科学的方法、谨严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反对《马氏文通》以来一些语法著作在不同程度上机械模仿外国的倾向。讨论的范围相当广泛,概括起来有5个方面的问题:①怎样建立中国文法新体系;②怎样探索中国文法研究的新方法;③文言和白话文法要不要分开研究;④文法学和文字学、训诂学、词汇学的关系;⑤对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的评论。 关于词类问题,陈望道提出"功能说",主张依据词在组织中活动的能力来划分词类; 方光焘提出"广义形态说",认为应从词与词的相互关系、词与词的结合上来划分词类。他们都反对传统语法单凭意义划分词类的观点。在体制上否定了分部依附于析句、析句依附于分部的"一线制",肯定了以析句合其纵、以分部连其横的"双轴制"。这次讨论,为摆脱机械模仿作了宣传,所取得的成果,在以后的汉语语法研究中起了积极的作用。(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