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ancient literature on economics
古代经济文献
1.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on economics, which boasted its unique category structure, wa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four categories of Jing, Shi, Zi and Ji of Chinese traditional bibliography and collections of publication, unearthed treatises and archives other than the four categories.
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有自己独特的部类构成,它广泛分布于传统目录学的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和四部以外的丛书、出土文献、档案文献之中。
2) ancient literature
古代文献
1.
However,some "Gan"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express the external possibility instead of the personal positivity,whose meaning and function are similar to the word "Neng".
但是,在古代文献上,有些“敢”字却不表示主观上的积极性,而是强调客观上的可能性,意义和用法与“能”字相当。
2.
This paper deals mainly with the different forms of characters between ancient literature and modern usage of the characters, which may cause confusion.
本文主要从今人的阅读实际出发,着重注意研究古代文献中因与现代用字不一致而带来的解读障碍。
3.
The Collec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about Atrophy Diseases and a Research on 50 Case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Symptoms and Syndromes;
目的:探讨古代文献中关于“痿证”的病因病机、病位及对5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olerosis,ALS)患者(痿证)的症状特点、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二者共性进行分析。
3) ancient documents
古代文献
1.
The ancient documents are the main carriers into which the ancient cultural information reserves.
二、古代文献是汉字承载古代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 ,字形文化研究必须正确处理与古代文献的关系。
4) economic literature
经济文献
1.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feature of the specialization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information, introduces the retrieval principles, types and paths of economic literature information, and expounds the demand on economic literature information.
分析了经济文献信息专业化的特征,介绍了经济文献信息的检索原则、类型和途径,探讨了经济文献信息的需求。
2.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 chronological review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1840-1949.
经济文献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资源,是经济决策、规划和研究的重要参考工具。
5) Ancient economy
古代经济
6) Documentation Economics
文献经济学
1.
A Good Work in Documentation Study -- a Review on the Documentation Economics;
文献研究领域的一部创新之作——评《文献经济学》
补充资料: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与西方古代的经济思想比较,除在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分工思想等方面有些共同之处外,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这方面主要有"道法自然"的思想、义利思想、富国思想、赋税思想、平价思想、奢俭思想等。 道法自然是道家的经济思想。道家从自然哲学出发,主张经济活动应顺从自然法则运行,主张清静无为和"小国寡民",反对当时儒家所提倡的礼制和法家所主张的刑政。道家这种经济思想后来传到西欧,对17~18世纪在西欧盛行的自然法和自然秩序思想有一定影响。 义利思想是关于人们求利活动与道德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利"主要指物质利益,"义"是指人们行动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儒家贵义贱利,成为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僵化教条,妨碍了人们对求利、求富问题的探讨和论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使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富强,提出了各种见解或政策。孔子的学生有若就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是儒家早期的富国思想。以后商鞅在秦国变法,提出了富国强兵和"重本抑末"政策。商鞅和以后的韩非,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战士之源,发展农业生产是国家富强的唯一途径。同时,他们认为工商业是末业,易于牟利,如不加限制,就会使人人避农,危害农业生产,因而主张"禁末"。富国思想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独特地位,这与中国长期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这一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对土地课征赋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产品的主要分配形式,是中国思想家经常论述的问题之一。自西周的"公田"制消亡后,对农业生产改为按所有田亩课征赋税。因此,中国古代的经书、史籍如《尚书》、《周礼》、《国语》等,常有关于田地分级和贡赋分等的论述。 平价思想,即关于稳定物价的思想。战国时代,李悝、范蠡鉴于谷价大起大落对农民和工商业者都不利,提出国家在丰年购进粮食,在歉年出售粮食的"平籴"、"平粜"政策,使粮价只在一定范围内涨落。这一平价思想也被用于国家储备粮食的常平仓制度,和救济贫民的义仓制度中。 古代王公贵族生活的奢侈或节俭,关系到财用的匮乏或富足,税敛的苛繁和薄简,因此,对待消费应提倡"俭"还是"奢",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论述的一个问题。一般来说,黜奢崇俭是中国封建时期占支配地位的经济思想。 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出现过一些相反的观点。如《管子》一书的《侈靡》篇,就论述过富有者衣食、宫室、墓葬等方面的侈靡性开支,可以使女工、太工、瓦工、农夫有工作可做。即有利于贫民得到就业和生活的门路,也可使商业活跃起来。这在当时确是一个颇不寻常的观点 ,它从经济活动各方面的相互联系来考察消费问题,提出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卓越见解。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