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地质环境三维模型
1)  model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地质环境三维模型
2)  models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Keywords
地质环境模型
3)  3D geological model
三维地质模型
1.
Practical method of exchanged visualization for 3D geological model;
三维地质模型的交互可视化实现方法
2.
Interactive selecting method of arbitrary point in 3D geological model;
三维地质模型中任意点的交互选取方法
3.
"Facies-controlled modeling" method is used fo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以LN油田2井区三叠系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小层对比与划分、流动单元划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等研究的基础上,以完善的储层地质知识库为支撑,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确定等时地质界面,利用“相控建模”方法建立三维地质模型。
4)  3-D geological model
三维地质模型
1.
Layout optimization of large scale underground structure group based on 3-D geological model;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大型地下洞室群布置优化研究
2.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forming the 3-D geological model in seismic physical model.;
地震物理模型中三维地质模型材料特性研究
3.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construction,which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consists of complex geologic condition,the idea of introducing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echnique into simulation of TBM construction was presented,and dynamic visual simulation for TBM construction of long tunnel based on 3-D geological model was studied.
针对TBM施工涉及因素众多、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提出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引入施工仿真,对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长隧洞TBM施工进行动态可视化仿真研究。
5)  3D geologic model
三维地质模型
1.
Automatic modeling method of numerical analysis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ased on 3D geologic model;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岩土工程有限元自动建模方法
2.
Integrated with interactive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TIN algorithm and geological trend surface analysis,3D geologic model is reconstruced.
在深入研究复杂地质构造和可视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无规律变化的地质体形态,引入NURBS技术,并结合地质交互解译、TIN算法和地质趋势面分析等理论方法,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的重建。
6)  3-D geologic model
三维地质模型
1.
The constru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3-D geologic model and digital terrain model of landslide are presented.
论述了可视化技术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阐述了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数字地面模型的构建和可视化方法,提出了今后研究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2.
It takes 3-D geologic model andlogging data as a constrained condition and adopts arithmetic of gridding inversion to obtain high precise wave impedance and provides the dependable data for further studying spacial distribution and property of reservoirs.
引入三维地质模型约束机制,以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采用网格反演的算法,反演出高精度波阻抗数据体,为进一步研究储层的空间分布、物性特征等提供可靠基础资料。
补充资料: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在原“工程地质”国家重点学科点基础上建立的国家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主管部门)和原成都地质学院(依托单位)的指导下,从1991年至1995年,历时四年多,初步建设成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5年10月,实验室通过原地质矿产部检查验收小组和验收专家委员会的检查和验收,专家委员会认为:“该实验室全面达到了国家专业实验室的验收标准,并具备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建议有关的领导部门继续给予支持,使该实验室尽早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原地质矿产部批准该实验室为部开放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1年,该实验室所依托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该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04月被获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这是我国地质灾害领域惟一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岩土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领域,并设立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本实验室由5位资深工程地质学家(其中一名外籍科学顾问)、48名固定研究人员和26名流动人员)组成。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以中青年骨干为主,平均年龄 43岁,包括教授及研究员31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0人、讲师7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70%。实验室下设4个研究室 (重大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研究室、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室、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与保护研究室、灾害预警与信息技术研究室)、5个研究中心(地质灾害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中心、遥感与信息技术开发中心、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监测研究中心、泥石流灾害研究与防治中心、地下水科学研究与开发中心)、12个装备先进的试验室(岩石力学综合参数测试试验室、mts土动三轴试验室、岩石(材料)力学试验室、现代勘测技术试验室、土工试验室、微观分析鉴定室、物理模拟试验室、数值模拟试验室、遥感与gis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钻掘工程试验室、地层环境模拟及污染控制试验室)。12个试验室总体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具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仪器代表了目前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仪器设备总值约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5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或系统14台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用于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测与监测,包括最新的彩色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系统、sir-20地质雷达、 trimble-gps仪和全套现场大型原位试验装置等;第二部分主要用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测试和物性参数分析,是试验室硬件条件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引进消化基础上开发的多功能岩石参数综合测试系统、mts土动三轴试验系统、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流变仪、土体流变仪、土体大三轴仪、大型岩石高压渗透试验系统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试验装置;第三部分是用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及预测的数值模拟系统、物理模拟系统和“3s”技术系统。实验室拥有独立的实验大楼,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使用面积4000平方米)。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实验室始终站在学科发展前沿,立足于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