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rail
铁路全球移动通信网
2) GSM-R
全球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1.
GSM-R starts to roll out across Europe;
欧洲全面推进全球铁路移动通信系统(GSM-R)建设
3)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GSM(全球移动通信网络)
5) GSM
全球移动通信
1.
The system can locate, query, track,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vehicles long distance away, and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GSM, GPS, GIS and other hardware/software.
该系统由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GSM )、GPS、地理信息系统 (GIS)及其它硬件与软件构成 ,其研究内容包括GPS的通信协议和解码方法、SMS的通信协议和编码解码方法、单片机与计算机的通信、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等。
6) IP-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全IP移动通信网
补充资料:铁路移动通信
固定点与移动点或移动点与移动点之间的铁路工作人员的专用无线电通信,主要有列车无线电通信、站内无线电通信、无线电报警装置,以及其他铁路工作人员使用的无线电通信等。铁路移动通信是保证行车安全,防止作业事故,提高运输效率,加速机车周转,以及改善服务质量等不可缺少的通信手段,是铁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此国家的铁路开始进行了机车与地面之间的无线通信试验。4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在列车上装置电子管无线电话,采用中、短波段。50年代一般用短波段的点对点无线通信。60年代,随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铁路移动通信大量采用甚高频(VHF)和超高频(UHF)的频段,采取选址、双工、多用户进行组网的通信,在设备方面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功耗降低,可靠性增高,并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70年代以后,微处理机与收发信机相结合,使设备信令更加完善灵活,具有频道自动搜索、用户自动存取、功率自动控制和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等功能。一些国家的铁路开始使用能与有线电话网连通的列车旅客无线电话。80年代,铁路移动通信除了应用于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外,还广泛使用在各个铁路业务部门。
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车站值班员和编组场内线路值班员开始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和站内无线电话,采用工作频率为2MHz和 40MHz的电子管设备。70年代初,全部改用150MHz和450MHz频段的晶体管设备。80年代初,在编组场上推广应用携带小型的150MHz、450MHz的站内无线电话。铁路沿线维护作业人员的无线电话也相继推广使用。养路、施工的报警无线装置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并进行了山区隧道区段的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试验。
列车无线通信 运行列车上的人员对地面的调度员或其他人员进行的通信。它包括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和列车旅客无线电话。
列车无线调度电话 调度员对沿线运行的机车进行调度指挥的无线电话。中国铁路的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用于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对沿线行驶的列车司机、运转车长进行调度指挥。铁路沿线的车站以带状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车站设置小功率无线电台和转接装置,机车上配有无线电台和控制盒。调度员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路与车站电台(或固定电台)接续,然后再由车站电台(或固定电台)与其场强覆盖区内机车电台用无线信道接通,从而构成调度员与司机之间和车站值班员与司机之间相互通话。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使用150MHz和400MHz频段,频道间隔为25kHz,在运输业务不繁忙的区段采用单工通信方式,双方使用同一频率,交替地进行收发通话。这种制式具有组网灵活,设备简单等特点。在铁路运输日趋繁忙区段,无线电话使用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为了迅速可靠地接续,现在世界各国陆续使用不同频率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方式。采用音频组合式或数字编码式的选择呼叫,并附有紧急呼叫功能和发送调度命令及各种指令信息的功能。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覆盖区域的划分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于车流密度小、运输不繁忙区段的大区域方式;一是用于车流密度大、运输繁忙区段的小区域方式。此外,由于超高频频段的电波难以在隧道内传播,因此,早期采用平行波导线感应传播方式,但这种方式传输场强不均匀,常因绝缘不良,引起衰耗增加。特别是在电力牵引区段,会感应出很高的干扰电压,危及维修人员的安全。后来,许多国家使用漏泄同轴电缆,这种电缆在是同轴管外导体上开设一系列的槽孔或隙缝,使电缆中传输的电磁波的部分能量从槽孔中漏泄到沿线空间,场强衰减较均匀而无起伏,易为接收设备所接收。这种漏泄电缆传输频段较宽,既能通话,又能传输各种数据信息。在长隧道地区,由于漏泄电缆衰耗较大,需要在隧道内装设中继器,用以补偿传输损耗,中继器需远距离供给电源。
列车旅客无线电话 旅客利用列车上的无线电公用设备,通过沿线设置的地面无线电设备和转接装置,经过交换设备,即可与市话网接通有关用户,或经长途线路传输与远距离用户通话。
站内无线通信 供铁路站场内进行作业指挥以及业务联系用的一种无线通信。主要有客、货运站无线电话和编组站无线电话。
客、货运站无线电话 主要用于货运人员间运营作业和装卸作业,以及旅客运输业务人员间的通信联络。
编组站无线电话 供编组站的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等各类作业人员如调车员、列车车辆检修员、铁鞋制动员、车号员、接发列车值班员以及在专用线上进行调车作业等的流动人员按各自不同的系统进行通信联络。根据作业性质和不同的需要分为十几个独立的无线通信系统,组成小区域通信网。在车辆间流动作业的人员使用的无线电话,由于电波传播受车辆、人体、便携式电台的天线高度和屏蔽效应等影响,因此应选用最佳通话频段。调车、检车等作业人员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具有体积小、耗电少、重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并能满足防雨、防冲击和全天候要求。
站内无线通信设备主要性能为:发信机杂波抑制比通常要求在60dB以上,组合波抑制比要求在70dB以上,收信机阻塞衰耗应为80dB以上,互调抗扰性应为60dB以上。
无线电报警装置 为防止列车进入线路维护、施工区段以及防止道口、桥梁、隧道发生事故,向司机发出告警而设的、司机和施工区段之间、司机和道口之间以及司机和巡道工之间的报警装置。这种装置必须绝对可靠,并且具有特殊使用标志,其作用距离为几公里范围内,警报时间约为10分钟,使用全国统一的专用频率,并尽可能实现自动检测。
其他铁路工作人员使用的无线通信 主要有区间内作业、维修人员使用的无线电话和广泛用于铁路其他工作中的电话,如勘察施工、维修作业、救援列车、铁路公安等用的无线电话。这些无线电话使用民用频段,不占用铁路专用频率,以免干扰运输调度作业。对讲无线电话一般采用通用的便携式无线电话机。为便于铁路公安人员工作需要,无线电话往往与有线电话沟通,按用户需要组成各种类型、不同功能的铁路移动通信网络。
简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此国家的铁路开始进行了机车与地面之间的无线通信试验。40年代,许多国家相继在列车上装置电子管无线电话,采用中、短波段。50年代一般用短波段的点对点无线通信。60年代,随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应用,铁路移动通信大量采用甚高频(VHF)和超高频(UHF)的频段,采取选址、双工、多用户进行组网的通信,在设备方面体积减小,重量减轻,功耗降低,可靠性增高,并能适应各种气候条件。70年代以后,微处理机与收发信机相结合,使设备信令更加完善灵活,具有频道自动搜索、用户自动存取、功率自动控制和自动监测设备故障等功能。一些国家的铁路开始使用能与有线电话网连通的列车旅客无线电话。80年代,铁路移动通信除了应用于铁路列车调度指挥外,还广泛使用在各个铁路业务部门。
20世纪50年代,中国铁路车站值班员和编组场内线路值班员开始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和站内无线电话,采用工作频率为2MHz和 40MHz的电子管设备。70年代初,全部改用150MHz和450MHz频段的晶体管设备。80年代初,在编组场上推广应用携带小型的150MHz、450MHz的站内无线电话。铁路沿线维护作业人员的无线电话也相继推广使用。养路、施工的报警无线装置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并进行了山区隧道区段的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试验。
列车无线通信 运行列车上的人员对地面的调度员或其他人员进行的通信。它包括列车无线调度电话和列车旅客无线电话。
列车无线调度电话 调度员对沿线运行的机车进行调度指挥的无线电话。中国铁路的列车无线调度电话,用于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对沿线行驶的列车司机、运转车长进行调度指挥。铁路沿线的车站以带状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车站设置小功率无线电台和转接装置,机车上配有无线电台和控制盒。调度员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路与车站电台(或固定电台)接续,然后再由车站电台(或固定电台)与其场强覆盖区内机车电台用无线信道接通,从而构成调度员与司机之间和车站值班员与司机之间相互通话。列车无线调度电话使用150MHz和400MHz频段,频道间隔为25kHz,在运输业务不繁忙的区段采用单工通信方式,双方使用同一频率,交替地进行收发通话。这种制式具有组网灵活,设备简单等特点。在铁路运输日趋繁忙区段,无线电话使用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为了迅速可靠地接续,现在世界各国陆续使用不同频率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双工或半双工通信方式。采用音频组合式或数字编码式的选择呼叫,并附有紧急呼叫功能和发送调度命令及各种指令信息的功能。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覆盖区域的划分有两种形式:一是用于车流密度小、运输不繁忙区段的大区域方式;一是用于车流密度大、运输繁忙区段的小区域方式。此外,由于超高频频段的电波难以在隧道内传播,因此,早期采用平行波导线感应传播方式,但这种方式传输场强不均匀,常因绝缘不良,引起衰耗增加。特别是在电力牵引区段,会感应出很高的干扰电压,危及维修人员的安全。后来,许多国家使用漏泄同轴电缆,这种电缆在是同轴管外导体上开设一系列的槽孔或隙缝,使电缆中传输的电磁波的部分能量从槽孔中漏泄到沿线空间,场强衰减较均匀而无起伏,易为接收设备所接收。这种漏泄电缆传输频段较宽,既能通话,又能传输各种数据信息。在长隧道地区,由于漏泄电缆衰耗较大,需要在隧道内装设中继器,用以补偿传输损耗,中继器需远距离供给电源。
列车旅客无线电话 旅客利用列车上的无线电公用设备,通过沿线设置的地面无线电设备和转接装置,经过交换设备,即可与市话网接通有关用户,或经长途线路传输与远距离用户通话。
站内无线通信 供铁路站场内进行作业指挥以及业务联系用的一种无线通信。主要有客、货运站无线电话和编组站无线电话。
客、货运站无线电话 主要用于货运人员间运营作业和装卸作业,以及旅客运输业务人员间的通信联络。
编组站无线电话 供编组站的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等各类作业人员如调车员、列车车辆检修员、铁鞋制动员、车号员、接发列车值班员以及在专用线上进行调车作业等的流动人员按各自不同的系统进行通信联络。根据作业性质和不同的需要分为十几个独立的无线通信系统,组成小区域通信网。在车辆间流动作业的人员使用的无线电话,由于电波传播受车辆、人体、便携式电台的天线高度和屏蔽效应等影响,因此应选用最佳通话频段。调车、检车等作业人员使用的便携式电话机具有体积小、耗电少、重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并能满足防雨、防冲击和全天候要求。
站内无线通信设备主要性能为:发信机杂波抑制比通常要求在60dB以上,组合波抑制比要求在70dB以上,收信机阻塞衰耗应为80dB以上,互调抗扰性应为60dB以上。
无线电报警装置 为防止列车进入线路维护、施工区段以及防止道口、桥梁、隧道发生事故,向司机发出告警而设的、司机和施工区段之间、司机和道口之间以及司机和巡道工之间的报警装置。这种装置必须绝对可靠,并且具有特殊使用标志,其作用距离为几公里范围内,警报时间约为10分钟,使用全国统一的专用频率,并尽可能实现自动检测。
其他铁路工作人员使用的无线通信 主要有区间内作业、维修人员使用的无线电话和广泛用于铁路其他工作中的电话,如勘察施工、维修作业、救援列车、铁路公安等用的无线电话。这些无线电话使用民用频段,不占用铁路专用频率,以免干扰运输调度作业。对讲无线电话一般采用通用的便携式无线电话机。为便于铁路公安人员工作需要,无线电话往往与有线电话沟通,按用户需要组成各种类型、不同功能的铁路移动通信网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