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heng Beixi
陈北溪(淳)
2) Chen Beixi
陈北溪
1.
Chen Beixi has brought forth quite a few innovations in Zhuzism.
陈北溪对朱子学“多所发明”。
3) Chen Chun
陈淳
1.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en Chun s Earlier Thoughts;
陈淳早期思想进路之检讨
2.
Hesitating between the Li-school and the Xin-school:A Characteristic of Chen Chun s Theory of Xin and Xing;
在理学与心学之间徘徊——浅析陈淳心性论思想的一大特征
3.
Is the Xia Dynasty an intangible mirage?——A discussion with Mr. Chen Chun;
夏代是杜撰的吗——与陈淳先生商榷
4) Chenchun
陈淳花
1.
This article attempt to make a deep research on Chenchun flowers and birds painting s art form, creation language and conception of his inditement.
本文以陈淳传世花鸟作品为主要依据,参照历代画史、画论著述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力图对陈淳花鸟画的艺术形式、笔墨语言和创作观念做深入研究。
5) Beixi sluice
北溪水闸
1.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simul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Beixi sluice on Jiulong river in Fujiang which is developed based on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simulation, geography information and database.
阐述了采用最新的计算机虚拟仿真、地理信息和数据库等技术,研制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闸三维仿真管理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功能、总体框架、数据流程及关键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具体功能。
6) Pei-hsi-tzu-i
《北溪字义》
1.
Analysis of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n Different Versions of "Pei-hsi-tzu-i;
《北溪字义》版本源流蠡测
补充资料:陈淳(1158~1223)
中国南宋哲学家。朱熹的弟子。字安卿,生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卒于嘉定十六年(1223)。福建漳州龙溪北溪人,学者称北溪先生。一生未做官,曾两次到朱熹门下求教。第一次朱熹教以"上达"之理,第二次教以"下学"之功。学成下学上达的"一贯"之道,深受朱熹赞许。朱熹死后,避居南,从事讲学。晚年授泉州安溪主簿,未上任而卒。著作有《北溪字义》,《北溪先生全集》。
陈淳忠于朱学,并有发展。他认为天是理和气的统一,说"上天之体以气言,上天之载以理言";天命并不是天所发出的命令,也不是专以理言,而是"大化流行"自然之理。他着重论证了理不离气的思想,认为"理与气本不可截断作二物",不同意理先气后说。他把理气比作火烛关系,认为?胧挛锫劾碓蚶砦?"虚"。他还认为,道器不可分离,道是人事中之理,不是日用人事之外别有虚空之道。但又认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生不息,都是理在其中为"主宰"。
陈淳发挥了朱熹的心性学说,也讲心"有体有用",以为心之体广大虚明,全是天理;心之用神妙不测,与天地同流。并说:"心虽不过方寸大,然万化皆从此出,正是源头处"。
陈淳不同意程颐的 "行难知亦难" 说,认为知行二者不能分那个难、那个易,他也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分知行为二事的观点,提出"知与行其实只是一事,不是两事"。二者"非截然判先后为二事",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但他夸大了知行的统一性,忽视了二者的区别。认为知之亲切处,行便在其中,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开了先河。
陈淳忠于朱学,并有发展。他认为天是理和气的统一,说"上天之体以气言,上天之载以理言";天命并不是天所发出的命令,也不是专以理言,而是"大化流行"自然之理。他着重论证了理不离气的思想,认为"理与气本不可截断作二物",不同意理先气后说。他把理气比作火烛关系,认为?胧挛锫劾碓蚶砦?"虚"。他还认为,道器不可分离,道是人事中之理,不是日用人事之外别有虚空之道。但又认为,天地万物所以生生不息,都是理在其中为"主宰"。
陈淳发挥了朱熹的心性学说,也讲心"有体有用",以为心之体广大虚明,全是天理;心之用神妙不测,与天地同流。并说:"心虽不过方寸大,然万化皆从此出,正是源头处"。
陈淳不同意程颐的 "行难知亦难" 说,认为知行二者不能分那个难、那个易,他也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分知行为二事的观点,提出"知与行其实只是一事,不是两事"。二者"非截然判先后为二事",认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但他夸大了知行的统一性,忽视了二者的区别。认为知之亲切处,行便在其中,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开了先河。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