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分级分布
1)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ng
分级分布
2)  level distribution
能级分布
1.
Based on Berry and Tabor s theory,we studi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level distribution function P(s) on the coupling.
利用 Berry和 Tabor理论 ,研究了该系统的能级分布函数 P( s)对系统中耦合参数的敏感性。
3)  size distribution
粒级分布
1.
The granu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tarch from wheat grain shows large exist with multiple peaks,which is one of the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starch granule from wheat differing from those starch from the other sources.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小麦籽粒淀粉粒粒级分布及其与淀粉品质特性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应注意小麦耔粒不同粒级淀粉粒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与调控途径等领域的研究,以促进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调优栽培技术的建立。
4)  energy level distribution
能级分布
1.
Electron structure and energy level distribution of Fe 2O 3-MnO 2-CuO-Co 2O 3 system AB 2O 4 spinel were calculated by self_consult charge_discrete variation-X α (SCC-DV-X α ) method, and infrared radi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s were measured.
采用自洽场离散变分Xα 计算方法 ,结合红外辐射性能测试 ,研究了Fe2 O3-MnO2 -CuO -Co2 O3尖晶石AB2 O4 体系的结构与能级分布状态。
5)  diameter distribution
径级分布
1.
The diameter distribution of forest stands of broadleaved-Korean pine mixed forests on the Changbaishan Mountain was described by three distributions: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Weibull distribution and a finite mixture distribution,together with seven functions.
该文利用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和混合分布3种类型7个方程模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分布。
6)  Step divergence
梯级分布
补充资料:"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中国在1980~1984年实行的一种财政管理体制,俗称"分灶吃饭"财政体制。1980年2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这一体制的主要内容是:
  
  ①明确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即根据各种财政收入的性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实行分类分成的办法,将财政收入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中央与地方调剂分成收入三类。属于中央财政的固定收入有:中央所属企业收入、关税收入和中央其他收入;属于地方财政的固定收入有:地方所属企业收入、盐税、农牧业税、工商所得税、地方税和地方其他收入;属于中央与地方调剂分成的收入有:各地上划给中央部门集中管理的企业收入,20%划给地方财政,80%划给中央财政;工商税收作为调剂分成收入,分成比例根据各地区收支情况分别确定。
  
  财政支出按企业、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划分,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列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由地方管理的,列地方财政预算支出。另外,中央专项设置了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预算执行中发生的特殊问题,如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费、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和基本建设专项拨款等。
  
  ②合理确定收入、支出基数和调剂分成比例。依据上述收支划分范围,地方财政的收入、支出包干基数以1979年财政收支执行数为基数确定。地方支出基数首先用地方固定收入抵顶;固定收入不足以抵顶支出基数,则划给调剂分成收入,然后再与支出基数比较,收入大于支出基数的按比例上交中央财政,收入小于支出基数的由中央财政给予定额补助。收入基数、支出基数和调剂分成比例确定以后,五年不变。
  
  ③对民族地区、大包干地区和北京、天津、上海三市不实行上述体制(见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大包干"财政体制)。
  
  1983~1984年,这一体制进行了调整,将地方固定收入与调剂分成收入加在一起,与支出基数比较,计算出总额分成比例,实行比例包干。同时,将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的借款相应调整列入地方包干基数,调减了地方财政分成比例或减少了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定额补助数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