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literature journal
纯文学期刊
2) literary journals
文学期刊
1.
Faced with commercialization, the changes of state policies concerning literature, diversity of modern mass media and publication, and shift of fashion and reader s interest, and perhaps more importantly, the lack of sensational effect that the works they carry can produce, literary journals are on the verge of distinction.
而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学期刊本身所承载的主体文学逐渐失去了轰动效应。
2.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iterature in the new century, this paper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terary journals and points out that literary journals should have their awareness of both subject and market.
本文在叙述新世纪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对文学期刊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文学期刊要有明确的主体意识和市场意识。
3.
Contemporary literary journals can not only timely carry new works of writers but also well administer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s nationwide so as to establish a unified literary setup.
文学期刊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3) literary journal
文学期刊
1.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form requirement of the literary journal and trend of the time cann t be in harmony .
文学期刊与改革要求和市场大趋势难以谐调的矛盾日益突出;文学期刊面临生死挑战;文学期刊改革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
From 1976 to1979 was the peak of resumed publication of literary journals.
1976-1979年是文学期刊复刊的一个高峰期,以文革结束为界,"复刊"的形式存在"创刊"、"复刊"的差别,这暗示了政治权利的转移和期刊领导权的易手,它们所刊发的内容也折射出文艺政策的转折、文学环境的变迁。
4) literature periodical
文学期刊
1.
On the Literature Periodicals Published during Gudao(1937-1941);
“孤岛”时期文学期刊研究
2.
In its developing process,the func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ture periodicals have changed more or less.
文学期刊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 ,在功能意义等方面的表达方式上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 ,但其与作品、作者、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依旧举足轻重。
3.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rising of the visual culture gives the literature periodical the strategy and the apocalypse which faced existence predicament.
视觉文化的风生水起给面临生存困境的文学期刊以启示和借鉴。
5) literary periodicals
文学期刊
1.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has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 nature of China s literary periodicals, and made them turn to commerci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近一二十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学期刊衍生出两种新的诉求,即商业化和大众化,并从根本上改变着我国文学期刊的传统性质。
6) literary periodical
文学期刊
1.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y,it is impossible for traditional literary periodicals to stick to their " belles-lettres " .
文学期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可能坚守“纯文学”阵地了,面对市场的强烈冲击,众多文学期刊在探索其生存和发展道路的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向文化倾斜的趋势,并已经使文学进入了“泛文化”的误区,所以,我们应该对文学期刊过分追求文化意义的风气保持应有的警惕。
2.
A literary periodical is a complete system of symbols.
一份文学期刊就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在相对独立的空间内,构成期刊的各个本体性要素通过各自的声音汇成一种主旋律最终传达到文学生产的其他环节,这是作为文学传播媒介的期刊树立自身领域特性的途径。
补充资料:纯文学
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个崭新的、陌生的、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自古以来,对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的描绘,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共同的工作。 在文学家中有一小批人,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层次,他们的目光总是看到人类视界的极限处,然后从那里开始无限止的深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断地击败常套“现实”向着虚无的突进,对于那谜一般的永恒,他们永远抱着一种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表层的记忆是他们要排除的,社会功利(短期效应的)更不是他们的出发点,就连对于文学的基本要素——读者,他们也抱着一种矛盾态度。自始至终,他们寻找着那种不变的、基本的东西,(像天空,像粮食,也像海洋一样的东西)为着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这样的文学家写出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纯文学。我愿自己永远行进在这个人数不多的队列中。 “纯”的文学用义无反顾地向内转的笔触将精神的层次一层又一层地描绘,牵引着人的感觉进入那玲珑剔透的结构,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内核突进。凡认识过了的,均呈现出精致与对称,但这只是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发起冲击。精神不死,这个过程也没有终结。于写作,于阅读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见,这样的文学必然短期效应的读者不会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学氛围不好的话,作者很可能连生存都困难。 中国文化传统势力是太强大了,它那日益变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孕育的,是普遍的萎靡与苍白,它早已失去了独自担负起深入探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但它仍能汇集起世纪的阴云,挡住有可能到来的理性之光。我认为我们的文学急需的,不是那种庸俗的关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讨论,(这种讨论令人显得猥琐)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魄,一种对于生命的执著,和对于文学自身的信心。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自信,才不会局限在日益狭小的观念中,才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束缚,逐步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境界,从而刷新传统。 一些别有所图的大人物由于自己所处的高位,也由于知识结构的陈旧过时,在文坛上不断发表言论,企图将纯文学的概念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让其自行消亡。他们口口声声强调作家要关怀他人,理解他人,对大众的疾苦不能熟视无睹等等。试想一个人,如果他连自己的内心都不关怀,也不去认识,任其浑浑噩噩,那么他那种对“他人”的关怀,对于被关怀的对象,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即使当下“赢得”很多读者,他的作品又能否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福音?恐怕更多的是暂时的麻醉吧。还有的人将“自我”限定为表面层次的世俗观念,缺乏起码的文学常识,以自己的半桶子水来蒙混读者,以掩盖自己创造力的消失……这些观念之所以能流行一时,说明读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纯文学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纯文学在中国这个古老守旧的国度中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它的生长,有赖于作家们和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当纯文学的探索开始之际,写作者立刻会发现自己站在了已经存在的自我的对立面,这个自我是由文化、社会、教育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构成的表层的自我。这些因素坚不可摧,聚成铜墙铁壁。如果人要进行纯度很高的创造,他就必须调动深层的潜力,战胜旧的自我,到达空无所有的极境。因为只有在那种地方,精神的好戏才会开始。那一次又一次对于已有的传统、文化等等的突破。其实也就是精神对于肉体桎梏的挣脱。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