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fficial letter
牒
1.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hrow some light upon the origin and their line of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official letters,the Chinese date-designation system through a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said letter inscribed on the bamboo slips in the Han Dynasty.
汉代文献《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展示了古代牒文种的格式,从中可以了解其演变与古代的干支纪日制度。
2) genealogy
谱牒
1.
Characteristics of Genealogy and Its Exploitation;
谱牒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2.
Study on the Chinese ink merchants of Huizhou with a genealogy;
从谱牒史料谈徽州墨商的几个问题——以光绪戊戌环川《(璁公房修)詹氏支谱》为中心
3) land transaction
申牒
1.
Government s control emphasis of land transaction had been transformed along with the abolition of land equalization system and disruption of ZuYongDiao.
唐前期的土地交易分为立契、申牒、公验等环节,其中,勘验土地买卖是否合法的申牒是控制的重心;中唐以后,土地买卖的限制取消,涉及土地的税收交割成为重心。
4) Die Shi(牒试)
牒试
5) buddhist certificate
戒牒
6) Influence
鬻牒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牒
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春秋时期已把用牒写成的文书称为牒,直到汉代,社会上仍有这个习惯。南北朝时期,各不相统属的官府往来行文多使用牒。牒的使用既广,所以唐代把官府往来文书统称为文牒。唐、宋时期,牒已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文种名称 ,用于不相统属的 各官府之间行文,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宋代规 定,虽有统 属关系,但上行不用状、下行不用符、帖的官府,往来行文也都用牒。宋代对牒文的程式也有规定,平行牒的程式是先开列文件责任者官府名称 ,接着用牒字作为 行文动词,下面空格多少不等,再写受文者官府名称。这种空格称为空阙,或称空抬,是对受文者表示尊敬。然后另行起叙述文件内容,最后用"谨牒"二字结尾。"年月日牒"字样单作一行,年月日后书写文件责任者官衔、姓和签押。上行的牒程式与平牒相同,只结尾用牒上字样。下行的牒程式也基本相同,开头文件责任者牒受文者一行中间不空格,结尾用故牒二字。元代牒的使用范围大体与宋代相同,但规定得更加具体:不相统属的地方官三品之间互用平牒,三品对四品、五品官用今故牒;四品官对三品官用牒上,对四、五品官用平牒,对六、七品官用今故牒;五品官对三品官用牒呈上,对四、五品官用平牒,对六、七品官用今故牒;六品官对四品官用牒呈上,对五品官用牒上,对六 、七品官用平牒 ,对八、九品官用今故牒;七品官对五品官用牒呈上,对六、七、八品都用平牒,对九品官用今故牒;八品官对六品官用牒上,对八、九品官用平牒:九品官对六品官用牒呈上,对七品官用牒上。可见元代的牒是在官阶相差一至三级官员之间使用的文种,除平行的牒通称平牒以外,下行的称为今故牒,上行的称为牒上和牒呈上等字样,都是用在正文结尾的词。明代沿袭元制,平行的牒仍称平牒,下行的今故牒改称故牒,上行的牒呈上改称牒呈,是地方的府向按察司行文使用的文种。清代缩小了牒的使用范围,名称也加以简化,只州、县官向本城儒学行文用牒,取消了牒上名称,保留牒呈一种,作为一些中下级官员向不相统属的级别稍高官员行文使用的文种。如府、州、县佐贰官分别向知府、知州、知县行文,直隶州知州向知府行文,府、厅向提督行文,州、县向副将行文,等等。中国古文书文种名称的使用及其程式,主要目的在于表明文件责任者和受文者各自身份等级的尊卑,因而形成许多繁杂名目,清对牒文使用范围的简化,在文书制度方面是一个进步。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