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恐龙
中国一位著名古生物学家曾说,“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四川盆地是中国中生代 侏罗纪(1.95亿年前至1.37亿年前)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而四川自贡市蕴藏的恐龙化石,其数量之丰富,埋藏之集中,门类之众多,保存之完好,都为世界罕见。在已经发掘清理的不足3000平方米的面积上,出土的化石竟有上百吨。因此自贡被誉为“恐龙公墓”、“恐龙故居”。
几乎所有已知种类的恐龙,在自贡都有完整的骨架出土。尤为难得的是,这里出土了大量完整的恐龙头骨。(恐龙头骨十分脆弱,所以完整的头骨化石可遇而不可求。)
全世界已发掘的恐龙化石,仅有约五分之一属于侏罗纪(多为晚期),缺少侏罗纪早、中期(恐龙由原始到进化演变的关键时期)的化石,而自贡恐龙化石则主要属于这个关键时期,填补了恐龙研究资料中的薄弱环节。
除了恐龙外,这里还有大量其它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在一起,也是极为可贵的。
1986年,自贡恐龙博物馆在发掘现场建成开放。该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合称为世界三大恐龙博物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称“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好的恐龙博物馆”。
代表化石
李氏蜀龙
(Shunosaurus lii) 成年个体长有9-12米,属中等大小的恐龙。脖子短,牙齿勺形,颈较短,脊椎构造简单,后肢明显长于前肢,四足行走。主要生活在河畔湖滨,以柔嫩多汁的植物为食。
天府峨眉龙
(Omeisaurus tianfuensis)大型较为进化的蜥脚类恐龙。标本体长20米,估计活着时的体重约30吨左右。头骨相对较大,牙齿呈勺状,颈部很长,四肢粗壮,颈椎和背椎的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生活在广阔的冲积平原,食高大乔木之树冠。
多齿盐都龙
(Yandusaurus multidens)两足行走的小型恐龙,长约1.4米。头小,吻短,眼眶大而圆,上下颌牙齿数较多,前肢短小,后肢细长。常出没于灌木丛林之中,善于奔跑,杂食。
建设气龙
(Gasosaurus constructus)个体较小的肉食龙,体长约4米,头骨轻巧、牙齿尖利。前肢退化,用于抓捕;后肢粗壮,便于疾走。习性凶猛,奔跑灵活。
和平永川龙
(Yangchuanosaurus hepingensis) 大型肉食性恐龙,标本长约9米。头大而笨重,颌上长有匕首状的锋利牙齿。前肢短小,后肢长,靠两脚行走,爪大而尖锐。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完整的肉食龙。
杨氏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 youngi)大型恐龙,标本长约16米。头小,颈由19节长大的颈椎组成,长度约为身体全长的一半,尾也较长。主要以高大乔木的细枝嫩叶为食。
劳氏灵龙
(Agilisaurus louderbacki)长约2米的小型恐龙。它身体姣小,前肢短,后肢长。眼眶被眼睑骨分隔成上、下两个开孔。常出没于灌木丛之中,机警,善迅跑,杂食。
太白华阳龙
(Huayangosaurus taibaii)身长约4到5米,头很小,四足行走,背上生有两排骨板,肩部有尖锐的棘板,尾巴末端有两对骨刺,吃地表的细草嫩叶。
返回:动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