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alable video coding
分级视频编码
1.
In this paper,a new error concealment method is proposed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当在Internet上进行视频流的传输时,分级视频编码技术非常适合使用在终端用户具有不同接收能力的情况。
2.
The paper designs scalable video coding and progressive encryption techniques jointly, and presents a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wireless video streaming.
针对无线信道的特性和多种无线终端并存的现实 ,探讨了在时变无线网络中向多种客户终端传送视频流的关键技术 ,介绍了分级视频编码和逐级加密技术的综合运用 ,并给出了一种新的无线视频流传输方
3.
By exploiting the macroblock correlation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able video coding,a fast mode decision algorithm was proposed.
提出一种简单可行的快速模式决策算法,该算法利用空域和时域分级视频编码的宏块模式相关特性,选取参考帧宏块中率失真代价较小的一部分已用模式作为当前宏块的候选模式,使得增强层的运动预测计算量大大降低。
2) scalable video coding
可分级视频编码
1.
A new method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using three-band lifting-based motion adaptive transform,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提出用于可分级视频编码的3带小波提升与运动模型自适应结合的方法,将3带小波的提升步与运动补偿自适应相结合来实现时间域的小波变换,扩展了经典的运动补偿时域滤波,实现了时间分级的灵活性,同时又可以根据实际的视频序列选择适当的运动模型,从而达到更好的编码效果。
2.
An efficient inter layer up-sampling filtering algorithm in scalable video coding (SVC) was proposed.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大幅度减少色度分量的上采样插值运算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编码码率和PSNR性能几乎不变,可以被应用于可分级视频编码的层间空域插值算法中去。
3.
So results in scalable video coding.
由于传输网络和接收终端的多样性,所以需要视频流能适应多种不同传输、解码和显示的要求,由此产生了可分级视频编码。
3) SVC
可分级视频编码
1.
Temporal scalability of scalable video coding(SVC) is obtained by executing motion-compensated temporal filtering(MCTF).
现代可分级视频编码的时域可分级性是采用运动补偿时域滤波技术(Motion-Compensated Temporal Filtering,MCTF)来实现的,MCTF将若干连续的视频帧组成一个图像组进行小波分解以提供时域可分级性。
4) Scalable Video Coding(SVC)
可分级视频编码
1.
Scalable Video Coding(SVC) provides a more flexible encoding method,however,mode decision algorithm for layered coding increases in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可分级视频编码提供了较为灵活的编码方式,但层间模式决策算法增加了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
6) Spatial scalable video encoder
空间可分级视频编码
补充资料:视频编码基本知识
H.264视频编码基本知识一、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程视频编码技术基本是由ISO/IEC制定的MPEG-x和ITU-T制定的H.26x两大系列视频编码国际标准的推出。从H.261视频编码建议,到H.262/3、MPEG-1/2/4等都有一个共同的不断追求的目标,即在尽可能低的码率(或存储容量)下获得尽可能好的图像质量。而且,随着市场对图像传输需求的增加,如何适应不同信道传输特性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于是IEO/IEC和ITU-T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联手制定了视频新标准H.264来解决这些问题。H.261是最早出现的视频编码建议,目的是规范ISDN网上的会议电视和可视电话应用中的视频编码技术。它采用的算法结合了可减少时间冗余的帧间预测和可减少空间冗余的DCT变换的混合编码方法。和ISDN信道相匹配,其输出码率是p×64kbit/s。P取值较小时,只能传清晰度不太高的图像,适合于面对面的电视电话;p取值较大时(如p>6),可以传输清晰度较好的会议电视图像。H.263建议的是低码率图像压缩标准,在技术上是H.261的改进和扩充,支持码率小于64kbit/s的应用。但实质上H.263以及后来的H.263和H.263已发展成支持全码率应用的建议,从它支持众多的图像格式这一点就可看出,如Sub-QCIF、QCIF、CIF、4CIF甚至16CIF等格式。MPEG-1标准的码率为1.2Mbit/s左右,可提供30帧CIF(352×288)质量的图像,是为CD-ROM光盘的视频存储和播放所制定的。MPEG-l标准视频编码部分的基本算法与H.261/H.263相似,也采用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二维DCT、VLC游程编码等措施。此外还引入了帧内帧(I)、预测帧(P)、双向预测帧(B)和直流帧(D)等概念,进一步提高了编码效率。在MPEG-1的基础上,MPEG-2标准在提高图像分辨率、兼容数字电视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例如它的运动矢量的精度为半像素;在编码运算中(如运动估计和DCT)区分"帧"和"场";引入了编码的可分级性技术,如空间可分级性、时间可分级性和信噪比可分级性等。近年推出的MPEG-4标准引入了基于视听对象(AVO:Audio-VisualObject)的编码,大大提高了视频通信的交互能力和编码效率。MPEG-4中还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如形状编码、自适应DCT、任意形状视频对象编码等。但是MPEG-4的基本视频编码器还是属于和H.263相似的一类混合编码器。总之,H.261建议是视频编码的经典之作,H.263是其发展,并将逐步在实际上取而代之,主要应用于通信方面,但H.263众多的选项往往令使用者无所适从。MPEG系列标准从针对存储媒体的应用发展到适应传输媒体的应用,其核心视频编码的基本框架是和H.261一致的,其中引人注目的MPEG-4的"基于对象的编码"部分由于尚有技术障碍,目前还难以普遍应用。因此,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视频编码建议H.264克服了两者的弱点,在混合编码的框架下引入了新的编码方式,提高了编码效率,面向实际应用。同时,它是两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共同制定的,其应用前景应是不言而喻的。二、H.264介绍H.264是ITU-T的VCEG(视频编码专家组)和ISO/IEC的MPEG(活动图像编码专家组)的联合视频组(JVT:jointvideoteam)开发的一个新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它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部分。1998年1月份开始草案征集,1999年9月,完成第一个草案,2001年5月制定了其测试模式TML-8,2002年6月的JVT第5次会议通过了H.264的FCD板。2003年3月正式发布。H.264和以前的标准一样,也是DPCM加变换编码的混合编码模式。但它采用"回归基本"的简洁设计,不用众多的选项,获得比H.263好得多的压缩性能;加强了对各种信道的适应能力,采用"网络友好"的结构和语法,有利于对误码和丢包的处理;应用目标范围较宽,以满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以及不同传输(存储)场合的需求;它的基本系统是开放的,使用无需版权。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