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高职馆员
1)  Libraria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高职馆员
2)  function of librarian
馆员职能
3)  Librarian duty
馆员职责
4)  library Assista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高职院校图书馆员
5)  profession outlook of librarians
馆员职业观
6)  higher schools librarian
高校馆员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qualit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quality for higher schools librarian.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质已成为高校馆员最重要的素质。
补充资料:馆、阁职
      北宋前期三馆、秘阁中学士至校理,元丰改制以后的秘书省中秘书监至正字,通称馆职。政和以前的集贤殿修撰、直龙图阁和直秘阁,政和以后的集英殿修撰至直秘阁,通称阁职。
  
  宋沿唐制设三馆,改弘文馆为昭文馆,其次为史馆、集贤院。太平兴国三年(978),新建三馆成,总名为崇文院。端拱元年(988),于崇文院中堂建秘阁,藏善本书和字、画。
  
  宋真宗赵恒初年,建龙图阁,藏宋太宗赵炅御书、文集。末年,又建天章阁,藏自己的书籍与文集。以后历朝都为先皇帝建阁藏其御书、文集等。诸馆、阁还负责编修国史等事务。
  
  元丰官制改革以前,宰相都带馆职,分兼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殿大学士。此外,昭文有学士、直学士、直馆,史馆有修撰、编修、校勘、检讨,集贤有学士、直学士、修撰、直院、校理,秘阁有直阁、校理,崇文院有检讨、校书等,又直龙图阁等也寓直于秘阁,通称为馆职,一般只称修撰、直阁以下为馆职。除史馆修撰等外,馆职亦许其他官员带职,称为贴职、职名,简称职。
  
  北宋前期三馆是储备人才的地方,馆职选任较严,文官入任馆职,成为升迁中央要职的捷径,其他官员亦以带职为荣。
  
  元丰官制改革,以三馆职事归秘书省,设监、少监为长官,下设丞、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正字。元祐元年(1086),复设馆职,后虽经反复,而上述官员亦被称为馆职,其选任与被重视的情况,与元丰改制前的馆职相近。
  
  政和六年(1116),设集英殿修撰,改集贤殿修撰为右文殿修撰,设秘阁修撰为三等,又于直龙图阁后增直天章阁至直徽猷阁,加直秘阁为六等,南宋又于直徽猷阁后陆续增设直敷文阁至直显文阁六等,仍以直秘阁为直阁的末等,通称为阁职,亦称贴职。
  
  此外,观文、资政两殿设大学士、学士,端明殿设学士,称为殿学士,为宰相、执政资格所带职名。龙图等十一阁,除直阁外,又设学士、直学士、待制,为侍从资格所带职名,卿监以下带修撰、直阁。这些形成殿学士、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直阁诸等级,成为各种资格的内外文官所带的相应职名。通常待制以上称职名,修撰以下称贴职,但常以职名、贴职通称自学士至直阁诸职,其他馆职也是官员们常带的职名,是文官的荣誉职称。
  
  此外,宋代阁门之职也称为阁职,如阁门通事(宣赞)舍人、阁门祗候,为武臣的带职,也称为贴职。这是武臣之清选,比于文臣的馆职清流,为武臣进取之基。
  
  明清时期,收藏图籍、编修国史等事务转由翰林院掌管,故亦称翰林院为"馆阁"。
  
  

参考书目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0本,商务印书馆,上海,1948。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