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olichopodidae
长足虻科
1.
Contribution to the Taxonomy of Dolichopodidae and Distribution from Guangxi (Diptera: Dolichopodidae);
广西长足虻科分类研究与地理分布概况(双翅目:长足虻科)
2.
This paper deals with six new species of the family Dolichopodidae (Diptera) from China.
文中记述了长足虻科(Dolichopodidae)6新种。
3.
In the present paper a cladistic analysis is undertaken among subfamilies of Dolichopodidae for the first time based on 42 adul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t subfamily level from head, thorax (including wing and legs), abdomen, male genitalia and female genitalia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ubfamilies and to test the monophyly of each subfamily.
试图根据成虫形态学证据探讨长足虻科各亚科之间的系统关系,同时检验各个亚科的单系性。
3) Tabanidae
虻科
1.
Faunal study on blood-sucking horseflies in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Diptera:Tabanidae);
我国东北3省吸血虻的区系研究(双翅目:虻科)
2.
Faunal and Geographical Division of the Tabanidae of Gansu Province;
甘肃省虻科区系与地理区划
3.
A NEW SPECIES OF Tabanus FROM YUNNAN,CHINA (Diptera:Tabanidae);
云南虻属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4) Empidoidea
舞虻总科
5) Therevidae
剑虻科
1.
The following 2 species of the family Therevidae from China are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Procyclotelus sinensis sp.
记述我国剑虻科 2新种 :中华环剑虻Procyclotelussinensissp 。
6) Rhagionidae
鹬虻科
1.
Eight New Species of Snipe Flies from. Guangxi(Diptera: Rhagionidae);
广西的鹬虻八新种记述(双翅目:鹬虻科)
2.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ree new species of Rhagionidae(Brachycera,Diptera) from East China.
本文记述了华东地区的鹬虻科(Rhagionidae)三新种,分别属于鹬虻属 Rhagio 和金鹬虻属Chrysopilus。
补充资料:虻科
双翅目昆虫的 1科。通称虻,中国习惯上把吸血的、骚扰牛马等牲畜的虻类称为牛虻。俗名还有马蝇、瞎虻、牛蚊子和牛苍蝇。广布全球,除高纬度、高海拔和一些孤立岛屿外,均有分布,尤以森林和沼泽地区为多。世界已知约80属3800多种,中国已知有12属350多种。
成虫体粗壮,头大,翅宽,体长6~30毫米。触角3节,鞭节端部分3~7个小环节。爪间突发达,呈垫状,约与爪垫等大。上下腋瓣和翅瓣均发达,翅中央具长六边形中室,R5脉伸达翅的外缘,远在顶角之后。口器刺吸式。幼虫蛆形,头能缩入前胸节。除头外,可见11节。第1~7腹节各具4对伪足,形成一圈环状突起;第8腹节无伪足,具短呼吸管,肛门在此节上开口。卵一般产在植物的叶、茎上,分散或有规则地堆成卵块。幼虫期最长,数月或1~2年,龄期6~13个不等,主要孳生在潮湿的泥土中,多为肉食性,并互相残食。以幼虫越冬。蛹期较短,1~2周左右,前蛹期1~3天。蛹一般在土表下1~2厘米处,头部向上。
成虫期寿命约1个月。在热带全年活动,温带和寒带在夏季活动,6~8月为盛期。成虫一般都在白天取食,群舞交尾和产卵。刺叮活动的高峰时刻因种类和季节而异。在温带和寒带,多数种类的刺叮高峰时刻在午后,在热带和亚热带,往往是在黄昏。虻一般喜吸地面动物特别是牛马的血,也吸人血,有些还吸冷血动物的血。虻的飞行能力强,速度快。虻在吸血时一般喜欢毛色深的动物,特别是黑色和红色的动物。雄、雌虫都能吸取植物汁液、花蜜等作为能量的来源。雌虻除少数种类在第1次产卵时不需吸血外,都需要于吸血补充营养之后才能产卵。虻的群舞交尾活动一般不易观察。在群舞时离地面1~2米或10米以上,几个或几十个一群,迎着微风,上下和前后微微移动。这时,可在植物上找到正在交配的成对的虻。虻产卵时停栖在植物上,头部向下。
在夏季不长的地区,虻可在短期内大量出现,骚扰吸血,严重影响放牧和伐木等工作,并能传播马贫血病,造成人和牲畜的水泡性口炎、野兔热和炭疽,向牲畜传播红血球孢子虫、出血败血症以及血寄生原虫、各种锥虫和丝虫,向人传播罗阿丝虫。另一方面虻的幼虫捕食土壤中的多种害虫,亦可有益于人类。成虫在中药中称"虻虫",有破阏积、消症结的功效。
本科分3个亚科:距虻亚科(Pangoniinae)、斑虻亚科(Chrysopinae)和虻亚科(Tabaninae)。中国常见的有斑虻亚科的斑虻属(Chrysops)、虻亚科的麻虻属(Haematopota)、黄虻属(Atylotus)、瘤虻属(Hybomitra)和虻属(Tabanus),其中虻属种类最为丰富,且最进化。
参考书目
陆宝麟:《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2。
成虫体粗壮,头大,翅宽,体长6~30毫米。触角3节,鞭节端部分3~7个小环节。爪间突发达,呈垫状,约与爪垫等大。上下腋瓣和翅瓣均发达,翅中央具长六边形中室,R5脉伸达翅的外缘,远在顶角之后。口器刺吸式。幼虫蛆形,头能缩入前胸节。除头外,可见11节。第1~7腹节各具4对伪足,形成一圈环状突起;第8腹节无伪足,具短呼吸管,肛门在此节上开口。卵一般产在植物的叶、茎上,分散或有规则地堆成卵块。幼虫期最长,数月或1~2年,龄期6~13个不等,主要孳生在潮湿的泥土中,多为肉食性,并互相残食。以幼虫越冬。蛹期较短,1~2周左右,前蛹期1~3天。蛹一般在土表下1~2厘米处,头部向上。
成虫期寿命约1个月。在热带全年活动,温带和寒带在夏季活动,6~8月为盛期。成虫一般都在白天取食,群舞交尾和产卵。刺叮活动的高峰时刻因种类和季节而异。在温带和寒带,多数种类的刺叮高峰时刻在午后,在热带和亚热带,往往是在黄昏。虻一般喜吸地面动物特别是牛马的血,也吸人血,有些还吸冷血动物的血。虻的飞行能力强,速度快。虻在吸血时一般喜欢毛色深的动物,特别是黑色和红色的动物。雄、雌虫都能吸取植物汁液、花蜜等作为能量的来源。雌虻除少数种类在第1次产卵时不需吸血外,都需要于吸血补充营养之后才能产卵。虻的群舞交尾活动一般不易观察。在群舞时离地面1~2米或10米以上,几个或几十个一群,迎着微风,上下和前后微微移动。这时,可在植物上找到正在交配的成对的虻。虻产卵时停栖在植物上,头部向下。
在夏季不长的地区,虻可在短期内大量出现,骚扰吸血,严重影响放牧和伐木等工作,并能传播马贫血病,造成人和牲畜的水泡性口炎、野兔热和炭疽,向牲畜传播红血球孢子虫、出血败血症以及血寄生原虫、各种锥虫和丝虫,向人传播罗阿丝虫。另一方面虻的幼虫捕食土壤中的多种害虫,亦可有益于人类。成虫在中药中称"虻虫",有破阏积、消症结的功效。
本科分3个亚科:距虻亚科(Pangoniinae)、斑虻亚科(Chrysopinae)和虻亚科(Tabaninae)。中国常见的有斑虻亚科的斑虻属(Chrysops)、虻亚科的麻虻属(Haematopota)、黄虻属(Atylotus)、瘤虻属(Hybomitra)和虻属(Tabanus),其中虻属种类最为丰富,且最进化。
参考书目
陆宝麟:《中国重要医学动物鉴定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