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Glandless cotton
低酚棉
1.
Fifty eight glandless cotton varieties with resistance or tolerance to verticillium wilt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using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s (RAPDs).
以 5 8份不同来源的低酚棉抗 (耐 )黄萎病品种 (系 )为材料 ,用 RAPD技术研究了该品种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
2.
Niutrition Components of glandless cotton s stalk and worthless stuff of mushroom-plantted are studied.
研究了低酚棉的秸杆及其种蘑菇后的菌糠的营养成分。
4) glandless cottonseed
低酚棉籽
1.
A model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measure the emulsifying capacity of glandless cottonseed proteins and this study was also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zymic hydrolysis on emulsifying capacity of two groups of glandless cottonseed proteins.
本项研究建立了低酚棉籽蛋白乳化容量的测定模型,并探讨了蛋白酶水解作用对两类低酚棉籽蛋白的影响。
5) Hirsutrin
陆地棉苷
1.
Hirsutrin and hyperin were produced via benzylation,hydrolysis,phase-tra nsfer-catalyzed glycosydation, deacetylation and debenzylation.
目的 探索陆地棉苷和金丝桃苷的相转移催化合成方法。
6) Gossypium hirsutum
陆地棉
1.
Cloning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Gene in Gossypium hirsutum;
陆地棉巯基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克隆及其氨基酸序列分析
2.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Cultivars from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by RAPDs and SSRs;
利用RAPD和SSR标记分析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elite germplasm in Gossypium hirsutum;
陆地棉优良种质综合评价
补充资料:陆地棉
陆地棉栽培种植物种籽上被覆的纤维,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天然纺织纤维,又称细绒棉或高原棉。陆地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是世界上四大棉花栽培种中重要的品种,栽培广,数量多。美洲棉花原产南美洲西北的安第斯山区域,从山的北麓到危地马拉和墨西哥南部形成陆地棉的变异中心。此后便广为传播,由墨西哥传入美国,又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产棉国。20世纪70年代,陆地棉在世界棉花总产量中占85%,在中国棉花总产量中占98%。
陆地棉除在巴西、秘鲁等部分地区为多年生外,在其他各国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棉株生育期120~150天,其中纤维生长期50~65天。棉籽外壳有灰白色短绒,光籽极少。这个棉种具有丰产、早熟、衣分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结铃率高、品质好等特点。正常成熟的纤维色泽洁白或带有丝光,长度23~33毫米,细度5000~6500米/克,宽度18~20微米,天然转曲39~65个/厘米,强度3~4.5克力/根,断裂长度20~25千米,可纯纺或混纺10~100号细纱(60~6英支)。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种美国陆地棉栽培种,20世纪上半叶试种和部分推广斯字、珂字、德字、岱字和金字棉等品种。5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棉种更换,并推广自育品种和培育以陆地棉为母本、海岛棉为父本的陆地长绒棉。50年代前期更换亚洲棉和退化陆地棉,后期用岱字15号复壮更新。自育的品种,至1981年已占80%以上,主要品种有鲁棉1号、徐州1818、洞庭1号、中棉所3号、沪204、朝阳1号、农垦5号等。在中国,陆地棉根据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分 7个品级。1或2级,长度在29毫米以上,可纺精梳棉纱;1~5级可纺普梳棉纱;6或7级可纺低等级棉纱或供絮胎用。
参考书目
李正理:《棉花形态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品种志》,农业出版社,北京,1981。
陆地棉除在巴西、秘鲁等部分地区为多年生外,在其他各国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棉株生育期120~150天,其中纤维生长期50~65天。棉籽外壳有灰白色短绒,光籽极少。这个棉种具有丰产、早熟、衣分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结铃率高、品质好等特点。正常成熟的纤维色泽洁白或带有丝光,长度23~33毫米,细度5000~6500米/克,宽度18~20微米,天然转曲39~65个/厘米,强度3~4.5克力/根,断裂长度20~25千米,可纯纺或混纺10~100号细纱(60~6英支)。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种美国陆地棉栽培种,20世纪上半叶试种和部分推广斯字、珂字、德字、岱字和金字棉等品种。5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棉种更换,并推广自育品种和培育以陆地棉为母本、海岛棉为父本的陆地长绒棉。50年代前期更换亚洲棉和退化陆地棉,后期用岱字15号复壮更新。自育的品种,至1981年已占80%以上,主要品种有鲁棉1号、徐州1818、洞庭1号、中棉所3号、沪204、朝阳1号、农垦5号等。在中国,陆地棉根据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分 7个品级。1或2级,长度在29毫米以上,可纺精梳棉纱;1~5级可纺普梳棉纱;6或7级可纺低等级棉纱或供絮胎用。
参考书目
李正理:《棉花形态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品种志》,农业出版社,北京,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