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he early-maturing upland cotton
早熟陆地棉
1.
By analysis on pedigree of the early-maturing upland cotton in Xinjiang, I think,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yield of varieties wa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nd their growing period became late and disease-resistance (Fusarium wilt and Vertieillium wilt)became stronger than those of previous varieties.
通过对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谱分析认为,近10多年育成品种,产量在不断提高,熟性有变晚的趋势,抗病性(枯、黄萎病)逐步增强,抗枯萎病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品质逐步提高,但品种类型单一,不能满足本区棉花产业化发展的长远要求,因此,需要育种工作者通过拓宽遗传资源,创新种质,结合先进育种方法,并加强抗逆性筛选力度等手段来选育适合纺纱和种植要求不同类型的棉花新品种。
2) Medium × early upland cotton
中熟×早熟陆地棉
4) early-maturing cotton area
早熟棉区
5) early-maturing cotton
早熟棉花
1.
The new varieties of early-maturing cotton("CRI50","CRI64"),which were popularized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were used as the control,and the changes of physiological indices in new varieties of early-maturing cotton were analyzed by contents of malondialdehyde,proline,soluble protein,soluble sugar and the enzyme activity of peroxidase in different growth periods.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作对照,研究了5份早熟棉花新材料不同生育期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
6) special early maturing cotton area
特早熟棉区
补充资料:陆地棉
陆地棉栽培种植物种籽上被覆的纤维,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天然纺织纤维,又称细绒棉或高原棉。陆地棉因最早在美洲大陆种植而得名,是世界上四大棉花栽培种中重要的品种,栽培广,数量多。美洲棉花原产南美洲西北的安第斯山区域,从山的北麓到危地马拉和墨西哥南部形成陆地棉的变异中心。此后便广为传播,由墨西哥传入美国,又从美国传播到世界各产棉国。20世纪70年代,陆地棉在世界棉花总产量中占85%,在中国棉花总产量中占98%。
陆地棉除在巴西、秘鲁等部分地区为多年生外,在其他各国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棉株生育期120~150天,其中纤维生长期50~65天。棉籽外壳有灰白色短绒,光籽极少。这个棉种具有丰产、早熟、衣分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结铃率高、品质好等特点。正常成熟的纤维色泽洁白或带有丝光,长度23~33毫米,细度5000~6500米/克,宽度18~20微米,天然转曲39~65个/厘米,强度3~4.5克力/根,断裂长度20~25千米,可纯纺或混纺10~100号细纱(60~6英支)。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种美国陆地棉栽培种,20世纪上半叶试种和部分推广斯字、珂字、德字、岱字和金字棉等品种。5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棉种更换,并推广自育品种和培育以陆地棉为母本、海岛棉为父本的陆地长绒棉。50年代前期更换亚洲棉和退化陆地棉,后期用岱字15号复壮更新。自育的品种,至1981年已占80%以上,主要品种有鲁棉1号、徐州1818、洞庭1号、中棉所3号、沪204、朝阳1号、农垦5号等。在中国,陆地棉根据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分 7个品级。1或2级,长度在29毫米以上,可纺精梳棉纱;1~5级可纺普梳棉纱;6或7级可纺低等级棉纱或供絮胎用。
参考书目
李正理:《棉花形态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品种志》,农业出版社,北京,1981。
陆地棉除在巴西、秘鲁等部分地区为多年生外,在其他各国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棉株生育期120~150天,其中纤维生长期50~65天。棉籽外壳有灰白色短绒,光籽极少。这个棉种具有丰产、早熟、衣分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结铃率高、品质好等特点。正常成熟的纤维色泽洁白或带有丝光,长度23~33毫米,细度5000~6500米/克,宽度18~20微米,天然转曲39~65个/厘米,强度3~4.5克力/根,断裂长度20~25千米,可纯纺或混纺10~100号细纱(60~6英支)。
19世纪末,中国开始引种美国陆地棉栽培种,20世纪上半叶试种和部分推广斯字、珂字、德字、岱字和金字棉等品种。5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棉种更换,并推广自育品种和培育以陆地棉为母本、海岛棉为父本的陆地长绒棉。50年代前期更换亚洲棉和退化陆地棉,后期用岱字15号复壮更新。自育的品种,至1981年已占80%以上,主要品种有鲁棉1号、徐州1818、洞庭1号、中棉所3号、沪204、朝阳1号、农垦5号等。在中国,陆地棉根据成熟程度、色泽特征和轧工质量分 7个品级。1或2级,长度在29毫米以上,可纺精梳棉纱;1~5级可纺普梳棉纱;6或7级可纺低等级棉纱或供絮胎用。
参考书目
李正理:《棉花形态学》,科学出版社,北京,1979。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棉花品种志》,农业出版社,北京,1981。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