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bai's Churchyard
李白墓园
2) epigraph on Li Bai's tomb
李白墓志
3) Libai Tomb
李白墓
1.
On the Causes of Moving Libai Tomb to Qingshan Guja Village;
李白墓迁青山谷家村原因刍议
4) Cemetery
[英]['semətri] [美]['sɛmə'tɛrɪ]
墓园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Selecting in The Cemetery;
墓园中植物种类选择特点
2.
Then with the cemetery as the object,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theories on emotion and preceding the actual locale investigation,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compares some cas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emeteries.
针对当今园林设计中普遍情感的缺失,提出情感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以墓园这样一个情感及精神功能远胜于实际功能的园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借助心理学中的相关情感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及对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剖析、比较等方法,以时空为轴,研究在中西方不同地域及文化背景下墓园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及其设计手法的演变,探讨了墓园的情感内涵、情感表达的途径、特殊情感特征对物质园林空间的要求及影响情感设计的因素等内容。
5) Han tombs of Lizhong
李冢汉墓
1.
5 and 6 Han tombs of Lizhong,Zhengyang county.
20 0 1年 3月驻马店市文物工作队对正阳县李冢汉墓群 5号和 6号墓进行了发掘。
补充资料:李白(701~762)
唐代大诗人。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蜀中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少年时代在家乡匡山刻苦攻读,熟研经史旁及百家杂书,兼习剑术。二十岁游成都及峨眉山等处名胜,以诗文见赏于世。二十五岁经三峡出蜀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还憩云梦。留居安陆(今属湖北)时,娶故相许圉师孙女为妻。数年后北游龙门,至洛阳、上太原,复往东鲁,南下会稽。在漫游中,广泛结交地方官吏及著名隐士道人。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四十二岁,经道士吴筠推荐,被皇帝征召赴长安,任翰林院供奉,后被疏远,乃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又开始漫游生活。第二次漫游盘桓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时间最久,又往返于东鲁以及江南各地,并一度到达幽州,目睹了安禄山势力坐大。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于次年参加永王李璘水军。在唐朝皇室的内部斗争中,永王兵败,他坐系浔阳狱。经御史中丞宋若思等营救出狱,又投入宋若思幕府参谋军事,欲赴河南抗战,随军到了武昌(今湖北鄂城)。肃宗至德二载(757),终因追随李璘之罪,长流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流放途中,行至巫山,遇赦获释。晚年流落于襄汉及江淮一带。六十一岁在金陵,闻李光弼统率大军出镇临淮,仍以多病之身请缨从军,半道病发而还,第二年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后世有李白醉后入水捉月淹死之说,不足为信。
李白的创作以两年供奉翰林为转折,主要成就体现在后期诗作。前期的诗尚缺乏社会内容。离开长安之后,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并有了和最高统治集团直接接触的经验,陆续写出了《行路难》、《鸣皋歌送岑徵君》、《玉壶吟》、《雪谗诗赠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书情赠蔡舍人雄》以及《梁甫吟》、《远别离》等一系列政治抒情诗,对宫廷腐败进行了大胆揭露,并预言唐帝国大难将临。在天宝年间,唯独李白作品具有这种政治敏感。诗人既不愿同流合污,亦不愿独善一身,这种矛盾使他怀才不遇的抒情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一特色也表现在《将进酒》、《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蜀道难》、《横江词》等许多以饮酒、游仙和歌咏山水为题材的诗篇中。安史之乱爆发后,名篇有《猛虎行》、《永王东巡歌》、《万愤词》、《赠张相镐》、《流夜郎闻酺不预》、《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闻李太尉大举秦兵出征东南》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九土横溃和生民涂炭的悲惨景象,同时对唐统治者的昏庸、自私与无能提出了愤怒谴责。这时盛唐诗坛已归于沉寂,用诗歌反映这场历史浩劫的主要有李白和杜甫。李白还有另一类作品,政治色彩淡薄,多以吟咏山水、抒发羁旅别情或反映他和下层社会的接触为内容,名篇如《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秋浦歌》、《赠汪伦》、《哭宣城善酿纪叟》、《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这类诗作风格清新隽永,显示了诗人天真恳挚的性格,富于生活情趣,同样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部分。
李白是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深受历代读者喜爱。李白相当全面地继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受庄子散文和屈原影响最大。他还善于从民间乐府汲取营养。李白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今存李白诗共一千余首,另有赋八篇,文六十余篇。李白集向无编年,传世注本有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朱谏《李诗辨疑》、胡震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及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由瞿蜕园、朱金城校注的《李白集校注》。
李白的创作以两年供奉翰林为转折,主要成就体现在后期诗作。前期的诗尚缺乏社会内容。离开长安之后,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并有了和最高统治集团直接接触的经验,陆续写出了《行路难》、《鸣皋歌送岑徵君》、《玉壶吟》、《雪谗诗赠友人》、《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书情赠蔡舍人雄》以及《梁甫吟》、《远别离》等一系列政治抒情诗,对宫廷腐败进行了大胆揭露,并预言唐帝国大难将临。在天宝年间,唯独李白作品具有这种政治敏感。诗人既不愿同流合污,亦不愿独善一身,这种矛盾使他怀才不遇的抒情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这一特色也表现在《将进酒》、《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庐山谣》、《蜀道难》、《横江词》等许多以饮酒、游仙和歌咏山水为题材的诗篇中。安史之乱爆发后,名篇有《猛虎行》、《永王东巡歌》、《万愤词》、《赠张相镐》、《流夜郎闻酺不预》、《赠江夏韦太守良宰》、《闻李太尉大举秦兵出征东南》等,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九土横溃和生民涂炭的悲惨景象,同时对唐统治者的昏庸、自私与无能提出了愤怒谴责。这时盛唐诗坛已归于沉寂,用诗歌反映这场历史浩劫的主要有李白和杜甫。李白还有另一类作品,政治色彩淡薄,多以吟咏山水、抒发羁旅别情或反映他和下层社会的接触为内容,名篇如《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望庐山瀑布》、《秋浦歌》、《赠汪伦》、《哭宣城善酿纪叟》、《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这类诗作风格清新隽永,显示了诗人天真恳挚的性格,富于生活情趣,同样是李白诗歌中的重要部分。
李白是屈原之后的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傲视权贵和敢于反抗的性格深受历代读者喜爱。李白相当全面地继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受庄子散文和屈原影响最大。他还善于从民间乐府汲取营养。李白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今存李白诗共一千余首,另有赋八篇,文六十余篇。李白集向无编年,传世注本有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朱谏《李诗辨疑》、胡震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及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出,由瞿蜕园、朱金城校注的《李白集校注》。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