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特定纵坡
1)  particular longitudinal slope
特定纵坡
2)  particular longitudinal section
特定纵坡路段
1.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assenger-car equivalents algorithm, we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algorithms; for capacity computing needs of a particular longitudinal section of mountain freeway, we proposed the capacity algorithm as an algorithm of passenger-car equivalents in a specific longitudinal mountain freeway.
随着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爬坡车道已成为提高特定纵坡路段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措施。
3)  longitudinal slope
纵坡
1.
The bridg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t the condition of large longitudinal slope and falling slope
在线路纵坡大且下坡条件下的架桥施工技术
2.
From site selection,type selection,longitudinal slope setting and other aspects the design of culvert is elaborated,in order to ensure design quality of mountain highway and reduce engineering cost.
从桥梁选型和桥跨布置两方面介绍了山区桥梁的设计,并对山区桥梁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涵位的选择、选型、纵坡的设置、涵洞的进出口处理几方面阐述了涵洞设计,以达到保证山区道路设计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3.
Taking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as object of research,the 3-D finite element is used to analyze variation of stress upon pavement structure under standard axle load under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lope conditions.
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纵坡条件下路面结构在标准轴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
4)  longitudinal gradient
纵坡
1.
The casting yard design of steep longitudinal gradient small radius bridgehead connection
大纵坡小半径桥头接线预制场设计
2.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gitudinal gradient,grade length limit,vertical curve and safety is analyzed,which can be referred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optimize the profile design.
根据下坡路段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纵坡坡度、坡长、竖曲线和下坡衔接平曲线与道路安全的关系,为提高长大下坡路段安全,优化纵面设计提供参考。
5)  longitudinal grade
纵坡
6)  Gradient [英]['ɡreɪdiənt]  [美]['gredɪənt]
纵坡坡度
1.
Relationship between Running Speed and Gradient of Expressway;
高速公路纵坡坡度与运行速度的关系
补充资料:《禁止或限制使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
      全称《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公约》。它包括公约正文及其所附 3项议定书。1980年10月10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认为具有过分伤害力或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1981年 4月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签署,1983年12月2日生效。 公约未规定有效期限。至1984年底,有2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
  
  公约包括序言和约文11条。主要内容是:强调国际法关于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作战方法和手段并非是毫无限制的原则;规定公约的适用范围与1949年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一致,即包括民族解放战争;参加国应至少接受两项议定书;对本公约提出的修正案必须得到有关缔约国的一致通过。
  
  《关于无法检测的碎片的议定书》(第 1议定书)仅有约文一条:"禁止使用任何其主要作用在于以碎片伤人而其碎片在人体内无法用X射线检测的武器。"
  
  《禁止或限制使用地雷(水雷)、饵雷和其他装置的议定书》(第2议定书)包括约文 9条和1项技术性附件。约文规定:本议定书中的"水雷"指用于封锁海滩、水道或河流渡口的水雷;"饵雷"指被设计成表面无害,但有人扰动或趋近时会出乎意料地给人以杀伤的装置;"其他装置"指人工放置,利用遥控或定时自爆造成杀伤或破坏的弹药和装置;禁止使用这些武器伤害平民或损坏民用物体;禁止使用旨在引起不必要痛苦或为国际法规则禁止的诈骗性的饵雷;用飞机、火箭或大炮等手段远距离撒布的雷器,应装有自毁或遥控装置,能在撒布后失去军事目的时立即自毁或失效;冲突各方应将其撒布或埋设的各种雷器或装置的位置精确地记录下来,并在敌对行动停止后,根据协议相互公布处于对方领土上的位置。技术性附件规定了作记录的指导方针。
  
  《禁止或限制使用燃烧武器议定书》(第3议定书)包括约文两条,规定本议定书中的"燃烧武器"指通过其化学反应产生的火焰和热量使所攻击的目标燃烧的任何武器;禁止使用燃烧武器攻击平民或民用物体以及未供军用的森林或植被;禁止使用空投燃烧武器以外的燃烧武器攻击居民集聚区内的军事目标,除非该军事目标能同周围的民用设施明显区分或相隔离。
  
  中国参加了拟定这个公约的会议,并分别于1981年9月14日和1982年4月7日签署和加入这个公约。 中国在签署时发表声明指出:公约的基本精神反映了世界广大国家和人民要求禁止或限制使用具有过分伤害力和滥杀滥伤作用的常规武器的合理主张和善良愿望,也符合中国的一贯立场,有利于反侵略和维护和平的目的。但是,公约缺少监督与核查规定。 第2议定书未体现既能严格限制侵略国在他国领土上使用,又能充分保障被侵略国用作自卫手段的权利。 第3议定书没有提到限制对战斗人员使用燃烧武器。对这些不足之处中国政府希望在适当时候能予以改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