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黍黑孢菌
1)  Nigrospora panici
黍黑孢菌
1.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igrospora panici and fungicide screening;
黍黑孢菌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
2)  P. panici-proliferate
多育黍黑痣菌
3)  Tuber Melanosporum
黑孢块菌
1.
A Study of Mycorrhizal Synthesis Effect of Tuber melanosporum on Seedlings;
黑孢块菌的苗木菌根化合成效果研究
4)  Nigrospora sphaerica Mason
球黑孢菌
1.
The new fungal disease of Tremella fuciformis caused by Nigrospora sphaerica Mason was found during the culture by wood section.
对段木栽培银耳过程中新出现的瓦灰霉病害的病原菌球黑孢菌(NigrosporasphaericaMason)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3~26℃,最适产孢温度为23℃;最适宜生长的pH为6~7,最适产孢pH为5~6,Mg2+、K+等矿质元素能促进瓦灰霉病菌菌丝的生长和产孢。
5)  Actinocladium atrosporum
黑孢射棒孢菌
1.
and Actinocladium atrosporum G.
)和黑孢射棒孢菌(ActinocladiumatrosporumG。
6)  melanosporin [,melənəu'spɔrin]
黑孢链菌素
补充资料:黍米
【通用名称】
黍米
【其他名称】
黍米 (《别录》)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黍的种子。
【植物形态】
黍(《诗经》)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单生或少数丛生,高60~120厘米,有节,节上密生髭毛。叶鞘松弛,被疣毛;叶舌长约1毫米,具长约2毫米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1.5厘米,具柔毛或无毛,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则下垂,长约30厘米,分枝具角棱,边缘具粗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4~5毫米;颖纸质。无毛,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2~2/3,先端尖或锥尖,具5~7脉,第二颖与小穗等长,大多为11脉;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内稃薄膜质,较短小,长1.5~2毫米,先端常微凹。颖果圆形或椭圆形,平滑而有光泽,长约3毫米,乳白、淡黄或红色。种子白色、黄色或褐色,性粘或不粘。 我国华北、西北多有栽培。一般分两种类型,以秆上有毛,偏穗,种子粘者为"黍";秆上无毛,散穗,种子不粘者为"稷"。 本植物的根(黍根)、茎(黍茎),以及稷的种子(稷米),稷的茎(糜穰)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夏,秋采收。
【化学成分】
去壳黍米含灰分2.86%,粗纤维6.25%,粗蛋白15.86%,淀粉59.65%。含油5.07%,其中脂肪酸,主为棕榈酸,以及廿四烷酸、十七烷酸、油酸、亚油酸、异亚油酸等。蛋白质有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等种类。黍米又含黍素。
【性味】
甘,平。 ①《吴普本草》:"甘,无毒。" ②《别录》:"甘,温,无毒。" ③《饮膳正要》:"甘,平,无毒。" ④《纲目》:"丹黍米:甘,微寒,无毒。"
【归经】
《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太阴经。"
【功用主治】
益气补中。治泻痢,烦渴,吐逆,咳嗽,胃痛,小儿鹅口疮,烫伤。 ①《吴普本草》:"益气补中。" ②《别录》:"丹黍米,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③孟诜:"患鳖瘕者,以新熟赤黍米淘取泔汁,生服一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煮粥或淘取泔汁。外用:研末调敷。
【选方】
①治小儿鹅口,不能饮乳:黍米汁涂之。(《千金方》) ②治汤火所灼未成疮者:黍米、女曲等分。各熬令黑如炭,捣末,以鸡子白和涂之。(《肘后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