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标本剥制技术
1)  Taxidermy [英]['tæksɪdɜ:mi]  [美]['tæksə'dɝmɪ]
标本剥制技术
1.
Introduction on the Taxidermy Skill for the Head Specimen of Middle-sized Mammals;
简要介绍了欧美国家的中型兽类头部标本剥制技术,包括制作前的构思和记录、头部测量部位、头部皮层剥制、皮张处理、头模的制作、安装义眼、制作假耳、头部模型和角的连接、披皮操作和整形等技术。
2)  taxidermy [英]['tæksɪdɜ:mi]  [美]['tæksə'dɝmɪ]
标本剥制术
3)  Specimen [英]['spesɪmən]  [美]['spɛsəmən]
剥制标本
1.
An Improved Method for DNA Extraction from Avian Specimens;
一种从鸟类剥制标本提取DNA的改进方法
4)  stufffed animal
剥制动物标本
5)  Herbarium technique
标本馆技术
6)  Technology encircle peel tree
环剥技术
补充资料:干制标本保护技术
      动物和植物经干燥处理后防止其变色、变质的技术措施。干制标本大多是植物标本和小形的、水份较少的动物外壳,如昆虫、贝类、甲壳类等。兽类、鸟类和大形爬行类,剥取其外皮,内面涂以防腐剂,并装好充填物的标本和高等动物骨骼,经处理后,再按生活时结构连缀一起而成的标本也是干制标本。
  
  干制标本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艺。它需要学科基础知识、干制标本基本技能和造形艺术素养三者相结合。首先,科学性是干制标本应具有的首要特性。每件干制标本,应当保持动物植物个体或部分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同时还要体现该种动物的生态习性。因此,要通晓物种的分类学基本知识,了解动物的骨骼、肌肉、植物内部组织的基本知识,还需要了解其生活习性,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干制标本保护主要是保形、保色。干制标本变形和退色,主要是光照作用和大气中氧化作用。光照对色素的破坏极为明显,特别是紫外光,具有很强的解离色素物质的能力。氧化作用即使在酶系统停止活动的动植物标本中,由于标本本身和空气中氧化剂的存在,仍然能使色素物质受到氧化而导致解离,发生缓慢的变色。干制标本还由于存在抗坏血酸的分解,会产生过氧化物,从而发生质变。
  
  干制标本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既是标本虫最嗜食的食料,又是霉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因此,标本保护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防潮、防虫、防光; 此外,还应有必要的设备,例如,标本盒和标本柜。标本盒用木盒或纸盒,在盒中放置防标本虫药剂,用来驱虫或杀虫。标本柜的柜门应严密,橱下层的小抽屉中,要放置吸湿剂和熏杀剂,小抽屉后部与全柜上下贯通,以便内部气体流通。放入柜内的干制标本,不能保证没有标本虫侵入。所以每年都要全面检查,如发现个别标本受到标本虫损害,必须立即用熏蒸剂熏蒸,如柜内标本发霉,应更换或添加吸湿剂。对个别生霉的标本,可以滴加二甲苯杀死霉菌。干制标本的保形,主要是防止干制实物迅速脱水,以致形成易于渗透的动物表皮或膜的细胞凹陷和压力下陷造成标本形体变化失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