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are aquatic product seedling
名特优水产苗种
2) aquacultural seedling
水产苗种
1.
The article emphasizes importance of nutrition of feeding of aquaculture for cultivation of aquacultural seedling and food organisms .
并就微藻、轮虫、卤虫等的营养强化方式方法 ,校正其投饲中的营养误区 ,以及水产苗种饵料系列中的品种及交迭时间进行分
3) Fishery Seeds
水产种苗
4) quality local product
名优特产
5) famous-special and high-quality species
名特优品种
6) Famous and special aquatic products
名特水产品
补充资料:鱼类苗种培育
将鱼苗培育成食用鱼种或放流用鱼种的过程。鱼苗身体纤弱,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差,食料范围窄,主动摄食能力不强,易于死亡和受敌害侵袭,因此必须在人工控制的较小水体内给予精细的饲养管理,培育成一定规格的健壮鱼种。苗种培育是鱼类养殖过程的重要一环。
养殖的鱼类苗种培育大致可分为静水培育和流水培育两种方法。
静水培育 一般是在池里施肥,以繁殖轮虫等鱼类的天然食料,并辅以人工饲料。这是培育淡水鱼类苗种的传统方法。利用湖汊、库湾等较大的水体培育苗种亦属此类。整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第 1阶段即鱼苗培育阶段,是将全长6~9毫米的鱼苗,经15~3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第2阶段即鱼种培育阶段,是将"夏花"分塘饲养,经3~5个月培育,养成全长10~17厘米、体重10~50克以上的当年鱼种。青鱼、草鱼的当年鱼种再养1年成为2龄鱼种,即可用专池饲养,也可在养殖食用鱼的池中套养。
静水培育的主要技术环节:①鱼苗池和鱼种池准备。二者的大小分别为2亩和5亩;水深分别为1米左右和2米左右。要求池底平坦,无大量淤泥、杂草;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水未污染,含氧量较高,光线充足。苗种入池前,须在池中施放生石灰或茶粕、漂白粉等,以消灭病虫害和杀死野鱼。生石灰还可使水呈微碱性,增加水中钙离子浓度、交换释放被淤泥吸附的磷酸、铵、钾等离子,提高水的肥度,改良水质,待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②苗种放养。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10万尾左右,鱼种密度根据所需的规格而定,一般每亩放养万尾,当年可长至13厘米以上;每亩7000尾,则可达17厘米左右。培育鱼苗采用单养。培育鱼种则常采用混养(一般以草鱼或青鱼为主,与鲢、鳙等上层鱼及鲮、鲤、鲂、鳊、鲫等中、下层鱼混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内的饵料生物,又能控制水的肥度。③施肥和投喂食料。鱼苗下塘前先施肥培养轮虫等浮游生物作为饵料,此后向池中施肥(绿肥、粪肥或无机肥料),可根据水的肥度,每日施1~2次或数日施一次,每亩水面每次施数十至百余千克有机肥料。除施肥外,适量投喂商品饲料。豆浆兼有肥料和饵料的作用,中国许多地方用以饲养鱼苗。也可用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打成草浆以代替豆浆。鱼种培育除施适量肥料以繁殖天然饵料外,主要投喂商品饲料。培育草鱼、团头鲂以及鳊等鱼种还应投喂芜萍、幼嫩水草或陆生禾本科植物的嫩叶,每日投喂1~3次。④改善水质。在苗种培育期间,应适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水量和水中溶氧量和改善水质,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加速鱼体生长。⑤鱼体"锻炼"。"夏花"和当年鱼种出塘前,必须进行鱼体"锻炼",即用网将鱼捕入网箱内密集一定时间,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共2~3次(见图)。经"锻炼"的鱼体质结实,能经受得住分塘、运输等操作。鱼在"锻炼"中因受惊扰而大量排出粘液和粪便,还可防止在运输途中水质恶化。
流水培育 指在水泥池等小水体中高密度培育苗种,只投饵不施肥,是较晚发展起来的培育方式。一般投喂人工培养的活饵料或人工配制的适口且营养价值较完全的饵料。这种方式可节约用地,提高苗种培育密度。常见于虹鳟、鳗鲡以及许多海水养殖鱼类的苗种培育:①冷水性鱼类(虹鳟等)培育。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每升水6.4毫克以上),因此应保持流水状态。初孵鱼苗先在饲食槽或小水泥池内暂养,每平方米万尾,5万尾鱼苗应保持每分钟60升的流水量。当鱼苗开始游动于水面主动摄食时,应及时投喂水蚤、熟蛋黄(调成浆水)、动物肝脏以及生鱼肉(制成糊状),每日6~8次。饲养1~2个月,体重达0.5~1克后移入鱼种池培养。鱼种池面积为数平方米至20~70平方米,水深60厘米;设注、排水闸门,池底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每平方米密度由500~1000尾,逐渐减少至200~300尾。随鱼体长大加大水流量。每日投喂4~6次,经6个月左右养成20克重的鱼种。②海水养殖鱼类苗种培育。通常也分两个阶段。以日本培养真鲷苗种为例,第1阶段在静水或缓流水的水泥池中进行,水池面积10~200平方米,池深1~1.5米,鱼苗密度每平方米1~5万尾。第10天开始用缓流水,池水交换量由每日更换池水量的三分之一,逐渐增至更换池水量的2倍。前半月投喂轮虫,以后辅喂桡足类和鱼肉糜等,经30~40天长至1~1.6厘米,即转入后期稀养,密度由每平方米5000尾逐渐减少到300尾,又经30~40天养成3~5厘米的鱼种。
用封闭养鱼装置培育苗种,是目前流水培育苗种中比较先进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用水,还能使许多培育条件得到人为控制,多见于鳗鲡苗种的培育。水泥池面积10~30平方米,水深1米。水通过生物滤池过滤,保持水质清洁,循环使用水的流量以每小时更换池水1.5~2 倍为度。用人工增温造成适宜鳗鲡苗生长的恒定水温(25℃左右)。每平方米的放养量,0.2~1克重的鳗鲡苗为1.5千克,1~5克的小鳗鲡种时3千克,5~20克的鳗鲡种为6~9千克。开始数天喂丝蚯蚓、蛤肉等,以后喂配合饵料。
此外,可利用湖汊、库湾和稻田培育苗种。工厂温排水或地热水亦可用于培育温水性或热带性鱼类苗种。
养殖的鱼类苗种培育大致可分为静水培育和流水培育两种方法。
静水培育 一般是在池里施肥,以繁殖轮虫等鱼类的天然食料,并辅以人工饲料。这是培育淡水鱼类苗种的传统方法。利用湖汊、库湾等较大的水体培育苗种亦属此类。整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第 1阶段即鱼苗培育阶段,是将全长6~9毫米的鱼苗,经15~30天的培育,养成全长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第2阶段即鱼种培育阶段,是将"夏花"分塘饲养,经3~5个月培育,养成全长10~17厘米、体重10~50克以上的当年鱼种。青鱼、草鱼的当年鱼种再养1年成为2龄鱼种,即可用专池饲养,也可在养殖食用鱼的池中套养。
静水培育的主要技术环节:①鱼苗池和鱼种池准备。二者的大小分别为2亩和5亩;水深分别为1米左右和2米左右。要求池底平坦,无大量淤泥、杂草;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水未污染,含氧量较高,光线充足。苗种入池前,须在池中施放生石灰或茶粕、漂白粉等,以消灭病虫害和杀死野鱼。生石灰还可使水呈微碱性,增加水中钙离子浓度、交换释放被淤泥吸附的磷酸、铵、钾等离子,提高水的肥度,改良水质,待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②苗种放养。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10万尾左右,鱼种密度根据所需的规格而定,一般每亩放养万尾,当年可长至13厘米以上;每亩7000尾,则可达17厘米左右。培育鱼苗采用单养。培育鱼种则常采用混养(一般以草鱼或青鱼为主,与鲢、鳙等上层鱼及鲮、鲤、鲂、鳊、鲫等中、下层鱼混养),既可充分利用水体内的饵料生物,又能控制水的肥度。③施肥和投喂食料。鱼苗下塘前先施肥培养轮虫等浮游生物作为饵料,此后向池中施肥(绿肥、粪肥或无机肥料),可根据水的肥度,每日施1~2次或数日施一次,每亩水面每次施数十至百余千克有机肥料。除施肥外,适量投喂商品饲料。豆浆兼有肥料和饵料的作用,中国许多地方用以饲养鱼苗。也可用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打成草浆以代替豆浆。鱼种培育除施适量肥料以繁殖天然饵料外,主要投喂商品饲料。培育草鱼、团头鲂以及鳊等鱼种还应投喂芜萍、幼嫩水草或陆生禾本科植物的嫩叶,每日投喂1~3次。④改善水质。在苗种培育期间,应适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水量和水中溶氧量和改善水质,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加速鱼体生长。⑤鱼体"锻炼"。"夏花"和当年鱼种出塘前,必须进行鱼体"锻炼",即用网将鱼捕入网箱内密集一定时间,每日或隔日进行一次,共2~3次(见图)。经"锻炼"的鱼体质结实,能经受得住分塘、运输等操作。鱼在"锻炼"中因受惊扰而大量排出粘液和粪便,还可防止在运输途中水质恶化。
流水培育 指在水泥池等小水体中高密度培育苗种,只投饵不施肥,是较晚发展起来的培育方式。一般投喂人工培养的活饵料或人工配制的适口且营养价值较完全的饵料。这种方式可节约用地,提高苗种培育密度。常见于虹鳟、鳗鲡以及许多海水养殖鱼类的苗种培育:①冷水性鱼类(虹鳟等)培育。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每升水6.4毫克以上),因此应保持流水状态。初孵鱼苗先在饲食槽或小水泥池内暂养,每平方米万尾,5万尾鱼苗应保持每分钟60升的流水量。当鱼苗开始游动于水面主动摄食时,应及时投喂水蚤、熟蛋黄(调成浆水)、动物肝脏以及生鱼肉(制成糊状),每日6~8次。饲养1~2个月,体重达0.5~1克后移入鱼种池培养。鱼种池面积为数平方米至20~70平方米,水深60厘米;设注、排水闸门,池底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污。每平方米密度由500~1000尾,逐渐减少至200~300尾。随鱼体长大加大水流量。每日投喂4~6次,经6个月左右养成20克重的鱼种。②海水养殖鱼类苗种培育。通常也分两个阶段。以日本培养真鲷苗种为例,第1阶段在静水或缓流水的水泥池中进行,水池面积10~200平方米,池深1~1.5米,鱼苗密度每平方米1~5万尾。第10天开始用缓流水,池水交换量由每日更换池水量的三分之一,逐渐增至更换池水量的2倍。前半月投喂轮虫,以后辅喂桡足类和鱼肉糜等,经30~40天长至1~1.6厘米,即转入后期稀养,密度由每平方米5000尾逐渐减少到300尾,又经30~40天养成3~5厘米的鱼种。
用封闭养鱼装置培育苗种,是目前流水培育苗种中比较先进的方式,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用水,还能使许多培育条件得到人为控制,多见于鳗鲡苗种的培育。水泥池面积10~30平方米,水深1米。水通过生物滤池过滤,保持水质清洁,循环使用水的流量以每小时更换池水1.5~2 倍为度。用人工增温造成适宜鳗鲡苗生长的恒定水温(25℃左右)。每平方米的放养量,0.2~1克重的鳗鲡苗为1.5千克,1~5克的小鳗鲡种时3千克,5~20克的鳗鲡种为6~9千克。开始数天喂丝蚯蚓、蛤肉等,以后喂配合饵料。
此外,可利用湖汊、库湾和稻田培育苗种。工厂温排水或地热水亦可用于培育温水性或热带性鱼类苗种。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