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vergreen forest
常绿林
2)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dominated by Cyclobalanopsis glauca
青冈常绿林
3) evergreen
常绿
1.
It can keep evergreen during a year.
本研究的目的是筛选出能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条件的常绿、抗褐斑病较强的高羊茅品种,探索与抗病性有关的相关蛋白或酶类,加速高羊茅草坪草的抗病育种进程。
4) semi evergreen-evergreen poplar clone
半常绿-常绿杨树
1.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semi evergreen-evergreen poplar clone A-65/27,A-65/31 and A-61/186 were investigated.
选用A-65/27、A-65/31及A-61/1863个半常绿-常绿杨树品系,比较了其光合速率日变化特征及光合速率的光响应和CO2响应特性。
5) Java quassiawood
常绿苦木
6) evergreen trees
常绿树木
1.
The response on five species of evergreen trees under Cd stress was studied.
研究了 5种常绿树木对镉污染胁迫的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高浓度镉胁迫下 ,5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细胞质膜透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镉富集量等生理生化特性均产生明显变化 ,但变化不尽一致。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中国新莽末年爆发的农民大起义。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封建统治动荡不安,外戚王莽借机篡汉,实行托古改制。结果民怨沸腾,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天凤四~五年(公元17~18年)农民大起义在三个地区爆发:在今湖北西北有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军(因以绿林山为基地而得名);在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有樊崇等领导的赤眉军(因义军均将眉毛涂红而得名);在今河北一带则有大小数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大一支称为铜马军。 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新市兵进攻随县时,平林人陈牧、廖湛率众响应,又称平林兵。绿林军起义爆发后,西汉宗室刘玄投奔平林义军,为安集掾。南阳大地主刘縯、刘秀(见汉光武帝)兄弟部署宗族、宾客,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队伍,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后与下江兵合纵。赤眉军活动于青州一带。他们随处打击地主豪富,没收财物,没有攻城略地的意图。他们相互约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赤眉军在打败王匡、廉丹的10余万新莽军队后,活动于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诸省交界的广大地区,声势日盛。
与此同时,绿林军于公元23年拥立比较懦弱的汉宗室刘玄为帝,恢复汉的国号,建元更始。同年,绿林军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歼灭了王莽军队的主力;九月,顺利攻取长安。王莽逃至渐台,被商人杜吴砍死,从而结束了新莽政权的统治。十月,刘玄北都洛阳,次年又移都长安。 更始政权进入长安后,刘玄生活腐化,昼夜宴饮,其亲信赵萌专权恣肆,起义军将领因而离心离德,各谋出路。刘玄亦不愿与赤眉军合作,双方矛盾重重。公元25年,赤眉军立15岁的西汉宗室刘盆子为帝;随即顺利攻占长安,刘玄投降,不久被绞死。由于关中豪强地主隐匿粮食,组织武装,坚壁顽抗,赤眉军在粮食断绝的情况下,不得不退出长安,进入安定、北地一带。不久以后,被已称帝于河北的刘秀围困于宜阳,最后粮尽力竭,被迫投降刘秀。同年夏,樊崇、逢安再次起义,旋即被镇压。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