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兴国县城,沿319国道,往东行4公里,便到洪门,往左拐,行50米,昂首瞻望,气势恢宏的“兴国平川中学”校门便呈现在眼前。
兴国平川中学是兴国中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晴雨表。兴国的你老乡亲及从天溽海角回到母校的校友,外地友人,无不为平川的发展而赞叹不已。
平川中学于1923年在潋江书院创建。潋江书院建于清代乾隆三年,地址为县城北门外瑶冈下。当时主要讲授“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提倡“文以载道”、“礼以防渐”,重在“修身”、“养性”、“治德”。
平川中学创建以后,继承潋江书院的教育传统,重在道德修养,教人做人。80年的历史,几经兴衰,几番更迭,历经沧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火的硝烟搅乱了校园的宁静,为了革命,青少年参军参战,学校于1929年至1935年停办,许多青年血洒疆场,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和千千万万所学校一样,平川中学也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直到1985年才恢复原名“兴国平川中学”。全国政协副主席肖华上将题写校名。
平川中学富有光荣革命传统。1926年9月,教员胡灿等人在平川秘密召开会议,成立了兴国县第一个党支部,胡灿任书记。1929年4月,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来到兴国,就住在平川中学——潋江书院,兴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
平川中学素以严谨治校而著称。当年的校长王有芬常说:“我们办学就靠一个‘严’字。”他还提出“读书、做人,转移风气”的办学宗旨,勉励学生要“为国之干”。
解放后,老红军、兴国县第一任县长李贻树兼任校长,从此,平川中学走上正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平川中学被定为省、地、县三级重点中学。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使平川中学如虎添翼,飞速发展。现在,全校发展到46个班,学生2800余人,教职工180人,校园面积达240多亩。
平川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教师以“团结、吃苦、拼搏”的精神著称,学生以勤奋、刻苦的学风闻名。近二十年来,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德育工作,注重人文精神培育,创造了新的第一等的工作,先后被评为“赣州地区示范性重点中学”、“江西省德育示范性学校”、“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习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优秀控烟学校”。
八十年来,平川中学钟声悠扬。这钟声传得很远很远,传到天涯海角,传到太平洋彼岸,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们当中有共和国的功臣肖华、陈奇涵;有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如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员现任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中共十六大候补中央委员中国铝业集团总裁郭声琨;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如南开大学教授谢庆兰、吉林大学教授黄明游等,有在美国任教的著名博士范新亚、朱添伟、李电白、李东明、凌克菲等。恢复高考以来,平川中学年年上新台阶,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6000余人。
平川中学为兴国你老乡亲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儿女,兴国人民给平川中学以极大地支持和鼓励。近十年来,平川中学先后设立了范新亚奖学金、朱添伟奖学金、校友奖教奖学金和将军欧阳平牵头的长征奖学金,兴国的你老乡亲都踊跃把优秀儿女送到平川中学就读。
平川中学把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近三年来,学校先后投资千余万元,用于建楼铺路、修园整地、种花植树。如今,校园整齐清洁,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新老校友来校园参观,畅叙友情话今昔,都啧啧称赞。
当夜幕降临,你会贪图平川那独特的风景:几十间教室,灯光如同白昼,2800余人的校园里雅誉无声,莘莘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智慧的殿堂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