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ambusa ventricosa
小佛肚竹
1.
Influence of Princip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hooting,Growth and Abnormal Culm Rate of Bambusa ventricosa;
主要环境因素对小佛肚竹出笋、成竹和畸形秆率的影响
2.
Study on Variation of Culm Morphology in Bambusa ventricosa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Measures;
人工促进栽培措施对小佛肚竹秆形变异的影响研究
3.
Effects of clump structure on new culm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Bambusa ventricosa;
小佛肚竹竹丛结构对新竹秆形变异的影响
2) Bambusa ventricosa
佛肚竹
1.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ogen, Outbreak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 of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佛肚竹枯萎病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
2.
The wilt disease of Bambusa ventricosa was a serious disease occured in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佛肚竹 (BambusaventricosaMcClure)属灌木型竹类。
3) buddha common bamboo (bambusa vulgaris cv. wamin)
大佛肚竹;大肚竹
4) gout stalk (jatropha podagrica)
佛肚树
5) Bambusa gibboides [tender shoot bamboo]
鱼肚腩竹
补充资料:佛肚竹
佛肚竹介绍 佛肚竹 科属:
禾本科 刺竹属
别名:
大肚竹、佛竹、密节竹
形态特征:
佛肚竹是灌木状竹类,通常株高2.5~5米,粗1.2~5.5厘米,茎杆奇特,畸形秆通常只高25~50厘米,茎节基部膨大如瓶,形似佛肚。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茎橄榄黄色,秆每节分枝1~3枚,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矩圆披针形,背具微毛。
分布与习性:
佛肚竹是广东特产,分布江南及西南各地。佛肚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繁殖与栽培:
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
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选用微酸性的土质,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长出新根。要选用浅盆种植,控制根部速长,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横向增粗。夏季雨水调匀,盆竹水分适应,出土的笋多数节短、腹肚大。秋末天气干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笋才节长、腹平。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生长期内,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钾肥,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
佛肚竹喜于温暖、湿润、通风、光钱好的地方生长,这样出笋节短、腹肚大。如长期在阴处或太阳曝晒,则生长不良。当新笋出土10厘米左右,是平腹的就需要剥壳,可隔天剥一片,能把长2~3米的竹子缩短,矮化到30厘米左右的小竹。竹笋长定后应将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造型美观的枝条剪除;生长过长的竹笋要剪短,促其发侧枝,使整体造型美观;对生长位置不适当的、过密的、节长腹平的竹笋也要及时剪掉;靠近基部的侧枝一律剪去,以显出绿竹扶疏与挺秀;定型后的植株,一般应将再出土的新笋及时除掉,以保持原竹林的风姿。
应用: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
图片:
禾本科 刺竹属
别名:
大肚竹、佛竹、密节竹
形态特征:
佛肚竹是灌木状竹类,通常株高2.5~5米,粗1.2~5.5厘米,茎杆奇特,畸形秆通常只高25~50厘米,茎节基部膨大如瓶,形似佛肚。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茎橄榄黄色,秆每节分枝1~3枚,叶片卵状披针形至长矩圆披针形,背具微毛。
分布与习性:
佛肚竹是广东特产,分布江南及西南各地。佛肚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寒。宜在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
繁殖与栽培:
采用分株繁殖法。多在秋季挖取部分植株,然后分栽。北方只能在温室盆栽或在种植槽内种植,如各种竹子排列栽植,种植槽中应作砖隔墙,以防地下茎串通使种类混杂。
佛肚竹应每年2月份进行换土和分株种植。选用微酸性的土质,以疏松腐叶土和肥沃的矿质土混合使用为好。换土时要把旧土和老根除去在部份,才易长出新根。要选用浅盆种植,控制根部速长,使出土的竹笋相应向上慢长,横向增粗。夏季雨水调匀,盆竹水分适应,出土的笋多数节短、腹肚大。秋末天气干旱,盆竹水分不足,出笋才节长、腹平。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要保持盆土相对湿润,经常用清水喷洒叶片。生长期内,每半月施一次腐熟液肥和磷、钾肥,促进竹笋健壮和佛肚的形成。
佛肚竹喜于温暖、湿润、通风、光钱好的地方生长,这样出笋节短、腹肚大。如长期在阴处或太阳曝晒,则生长不良。当新笋出土10厘米左右,是平腹的就需要剥壳,可隔天剥一片,能把长2~3米的竹子缩短,矮化到30厘米左右的小竹。竹笋长定后应将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造型美观的枝条剪除;生长过长的竹笋要剪短,促其发侧枝,使整体造型美观;对生长位置不适当的、过密的、节长腹平的竹笋也要及时剪掉;靠近基部的侧枝一律剪去,以显出绿竹扶疏与挺秀;定型后的植株,一般应将再出土的新笋及时除掉,以保持原竹林的风姿。
应用:
佛肚竹灌木状丛生,秆短小畸形,状如佛肚,姿态秀丽,四季翠绿。盆栽数株,当年成型,扶疏成丛林式,缀以山石,观赏效果颇佳。
图片: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