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GC02球虫病疫苗
1)  GC02 coccidiosis vaccine
GC02球虫病疫苗
1.
Broil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mmunized orally with GC02 coccidiosis vaccine containing 8000 sporulated oocysts on day-old 7 and 14,respectively,while the broiler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orally with normal saline at the same time.
将80只1日龄健康雏鸡随机分为GC02球虫病疫苗组(试验组)和对照组(n=40)。
2)  GC02 coccidian vaccine
GC02鸡球虫病疫苗
1.
7-day-old and 14-day-old chickens in immunized group were orally immunized with GC02 coccidian vaccine.
将100只雏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50只/组),试验组于7、14日龄时各免疫接种8 000个GC02鸡球虫病疫苗卵囊。
3)  coccidium vaccine
球虫疫苗
1.
Influence of breeding effect of market hen by replacing anti-coccidiosis agent with coccidium vaccine;
球虫疫苗替代抗球虫药对肉用母鸡养殖效果的影响
4)  coccidial microcapsule vaccine
球虫微囊疫苗
5)  microcapsule coccidial vaccine
微囊型球虫疫苗
6)  microsphere vaccine
微球疫苗
补充资料:球虫病
      由艾美耳科(Eimeriidae)的球虫引起的一种孢子虫病。主要寄生于畜禽的肠上皮细胞,也有寄生于其他器官组织的。牛、绵羊、山羊、猪、兔和鸡、鸭、火鸡和鹅等均可患病,鸡和兔尤为易感,有时呈爆发性流行。
  
  病原 球虫对宿主有严格的选择性,不同种的家畜有不同种的球虫,互不交叉感染。不同种的球虫又各有其固定的寄生部位, 如鸡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寄生于盲肠,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寄生于小肠的中 1/3段。依球虫的孢子化卵囊中有无孢子囊、孢子囊数目和每个孢子囊内所含子孢子的数目,可将球虫分为不同的属:①泰泽属 (Tyxzzeria)。卵囊内含8个子孢子。无孢子囊,主要寄生于鸭和鹅,其中毁灭泰泽球虫(T.perniciosa)对家鸭有严重致病性。②温扬属(Wenyonella)。1个卵囊内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主要寄生于鸭,其中菲莱氏温扬球虫(W.philiplevinei)对家鸭有中等致病性。③艾美耳属(Eimeria)。1个卵囊内含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2个子孢子。寄生于各种畜禽。牛以邱氏艾美耳球虫(E.zurnii)和牛艾美耳球虫(E.bovis)为最常见,致病性也最强。绵羊和山羊以阿氏艾美耳球虫(E.arloigni)和浮氏美耳球虫(E.faurei)为最普遍。兔以寄生于胆管上皮细胞内的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为最普遍,危害最重。鸡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性最强,常在鸡群中引起爆发型球虫病;致病性比较缓和的是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vulina)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鹅以寄生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截形艾美耳球虫(E.truncata)最有害。④等孢属(Isospora)。1个卵囊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4个子孢子。主要寄生于猫和犬。(图1、 图2)  侵害方式 土壤、饲料或饮水中的感染性卵囊被畜禽吞入后,子孢子在消化道内脱囊逸出,进入上皮细胞吸取营养,长成第一代裂殖体,经分裂而成为第一代裂殖子。每个裂殖子进入一个新的上皮细胞,再发育为第二代裂殖体,并再分裂产生第二代裂殖子,重新进入新的上皮细胞内生长发育。如此不断反复,可使上皮细胞遭受严重破坏,导致疾病发作。经两个或多个世代后,一部分裂殖子发育为大配子母细胞,最后发育为大配子。另一部分发育为小配子母细胞,继而生成许多带有2根鞭毛的小配子。活动的小配子钻入大配子体内(受精),成为合子。合子迅速由被膜包围而成为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囊多呈卵圆形、椭圆形或近似球形,长度多为11~48微米,宽度为9~35微米,初排出的卵囊内含1个合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完成孢子发育后便具有感染性(图3)。粪便检查发现卵囊是诊断本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症状和防治 鸡球虫病以柔嫩艾美耳球虫的致病力最强,寄生于盲肠,俗称盲肠球虫病。21~50日龄雏鸡多发。病初羽毛竖立,缩颈、呆立,以后由于肠上皮细胞的大量破坏和机体中毒,病情转重,出现共济失调,腹泻带血等症状,死亡率高,甚至全群覆没。兔球虫病以断乳后到12周龄幼兔最多见。中国曾报道 7种兔球虫病原体,除斯氏艾美耳球虫寄生于胆管上皮外,其余的均寄生于肠上皮细胞。病兔精神不振,伏卧不动,腹泻和便秘交替,腹围膨大;肝受损害时可发现肝肿大,可视粘膜轻度黄染;末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痉挛、麻痹等,多数极度衰弱而死。死亡率有时可达80%以上。
  
  球虫病以预防为主。对鸡球虫病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预防药物有氨丙啉、球痢灵和可爱丹等,抗生素类有莫能霉素、拉萨霉素和盐霉素等。每天给雏鸡吞服少量感染性卵囊,可使之获得免疫力。对兔球虫病可用磺胺类,如磺胺喹林、复方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磺胺噻唑等进行防治。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