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adix berberidis extract
三颗针提取物
1.
Effects of radix berberidis extract on performance,intestinal bacteria and volatile acids of piglets;
三颗针提取物对仔猪生长及肠道菌群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2) pine needles extract
松针提取物
1.
Research of pine needles extract on reducing blood lipids;
松针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研究
3) particulate extract (PE)
颗粒提取物(PE)
4) 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s
三七提取物
1.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organic solvents in 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s by 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headspace sampling;
顶空毛细管气相法测定三七提取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
5) Sanshen extractive
三参提取物
1.
Effect of Sanshen extractive on hepatic fibrosis in rat;
三参提取物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6) crude triterpenoid extracts
粗三萜提取物
补充资料:三颗针
【通用名称】
三颗针
【其他名称】
三颗针 (《分类草药性》)
【别名】
钢针刺(《天宝本草》),刺黄连(《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
为小檗科植物刺黑珠、毛叶小檗、黑石珠等的根皮或茎皮。
【植物形态】
①刺黑珠 常绿灌木,高可达2米。茎圆柱形,微具纵棱,光滑无毛,幼时淡红色;二年生枝黄灰色或灰棕色,刺坚硬,分3叉,长1~3厘米,棕色,下侧有纵沟。叶革质,互生或3片簇生;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8~2.5厘米,先端钝尖,有小尖刺,边缘具针尖状锐锯齿,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花4~8朵簇生,黄色,花径约1厘米;花梗长6~18毫米;小苞片2,披针形;萼片6,2轮,矩圆形或卵形;花瓣6,倒卵形,顶端凹入,基部有蜜腺;雄蕊6,与花瓣对生,花丝短;子房有2-3粒胚珠,无花柱,柱头盾头状。浆果卵圆形,长6~7毫米,青黑色或蓝黑色,微具白粉;种子2~3粒。 生于山地灌木丛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②毛叶小檗,又名:小黄柏。 落叶灌木,高1~2米。枝有槽,幼枝绿色,有柔毛,老枝黄灰色,无毛或近无毛,刺常三叉,长2~3厘米。叶簇生,倒卵形至椭圆形,长3~8厘米,宽1~3厘米,两面均有柔毛,下面更密。穗形总状花序,长7~12厘米,有花20~30朵;花梗长2~4毫米,有柔毛;萼片排成3轮,卵形或倒卵形;花瓣淡黄色,长5毫米;子房有1~2胚珠。浆果矩圆形,长9毫米,血红色。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等地。 ③黑石珠 落叶灌木,高1.6~2.5米。根直粗大。茎直立或丛生,幼时红色;2年生枝灰棕色。叶革质,多簇生,叶片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先端略有小尖刺,叶腋生有3分叉的针刺。花小,1~2朵生于短枝上,花被片6,黄色。浆果长圆形,熟时红色或紫黑色。 生于山野、路旁或向阳的灌木丛中。分布西藏等地。 此外,同属植物鲜黄小檗,在陕西也称三颗针,并同等入药。
【采集】
根皮全年可采。茎皮春、秋季采收,取茎枝刮去外皮,剥取深黄色的内皮。晒干。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寒,微苦,无毒。"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散瘀。治赤痢,黄疸,咽痛,目赤,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②《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劳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③《贵州草药》:"解热,利湿,散瘀,止痛,凉血。"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O.5~1两(鲜者2~4两);或研末、泡酒。外用:研末撒。
【选方】
①治血痢:三颗针五钱,红糖五钱。煎水服。 ②治黄疸:三颗针茎五钱。煎水服。 ③治火眼: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 ④治刀伤:三颗针根研末,敷伤口。 ⑤治跌打损伤:三颗针根一两。泡酒内服外擦。(选方出《贵州草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