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ai family
佴姓
2) surname
[英]['sɜ:neɪm] [美]['sɝ'nem]
姓
1.
A study of Chinese nomenclature,the origin of the surname 扬雄,common recognition of the descendants,the reasons for mistaking 扬 for 杨,as well as some newly found data indicates that Chinese ancients mistook 扬 for 杨 in the Chinese surname 扬雄.
关于扬雄的姓,讨论甚多,大多以为应从“木”作“杨”。
2.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features and sour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surnames and names.
分析了汉英姓和名的特点及来源,比较了二者的异同,并通过大量的例证,说明了姓名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了解民族文化的透镜。
3.
The surname acts as a special literal code of one s family system.
表示人的家族系位称号的姓,是标志人类群体的一种特殊语言代码。
3) family name
姓
1.
In the second part, this paper comes to expounding the origins of family names in both cultures.
首先从人名的内部结构上分析二者的差别 ,然后进一步说明二者在姓的来源及命名方法上的差别。
5) belonging to socialism or capitalism
姓社姓资
1.
Mao Zedong s theory of New Nationalism is the theory about how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question of "belonging to socialism or capitalism".
所谓“姓社姓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已存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关于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姓社姓资”问题的理论。
6) hyphenated name
复姓;双姓
补充资料:董姓
董姓
一、姓氏源流
董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二、迁徙分布
辛有的后代,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晋灵公时,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走,未出境,其族人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因此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旧时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今属甘肃)。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人(今河北枣强东),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今属山西)。西汉武帝时功臣有董金吾,原为匈奴人;东汉公孙述时,牂柯(今属贵州)大姓有董氏。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历史名人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贤: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一、姓氏源流
董姓源出有三:
1、出自己姓。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他的后代就是董氏。
2、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
3、也出自己姓,以姓为氏。相传颛顼的孙子吴回爱帝尧时任火神祝融,他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县一带),所以叫陆终。他的儿子有叫参胡的,姓董,其后裔就以姓为氏,也称董氏。
二、迁徙分布
辛有的后代,世袭晋国太史之职,至春秋时,有史官董狐。晋灵公时,晋卿赵盾因避灵公杀害而走,未出境,其族人穿杀灵公。董狐认为责在赵盾,因此在史册上写道:"赵盾弑其君。"由于他不畏权贵,秉笔直书,旧时被誉为"良史"。董狐的裔孙董翳秦末被项羽封为翟王,都高奴(在今陕西延安市延河东岸),子孙遂居陇西(今属甘肃)。西汉时的董仲舒为广川人(今河北枣强东),其曾孙自广川徙陇西,裔孙徙河东(今属山西)。西汉武帝时功臣有董金吾,原为匈奴人;东汉公孙述时,牂柯(今属贵州)大姓有董氏。此外董姓在汉代还分布于今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至隋唐时期,除上述地区外,今安徽、湖南、江苏、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都有董姓的居住地。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明代以前,董氏已遍布江南各省。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三、历史名人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狐: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贤: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婉: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