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中国大都市
1)  Chinese Metropolis
中国大都市
1.
From Keywords of Academic Discussion to Strategies for the Chinese Metropolises;
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从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管理学科研究热点着手
2)  City [英]['sɪti]  [美]['sɪtɪ]
中国都市
1.
Thought of City Horticul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
中国都市园艺发展的新思考
3)  housing construction in metropolitan China
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
4)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国际大都市
1.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enters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mpacts of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SO 2 concentration and intense heat on the people′s health during the process to build Guangzhou into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分析广州迈向国际大都市过程中大气环境SO2浓度和酷热两个因子对健康的影响。
3.
The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industry in Shanghai should be reorganized on the bases of new ideas to suit the change in the building of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上海市目前正处于由国内经济中心建设阶段向国际大都市建设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为确保上海市顺利实现阶段转型,要以全新的思路重组上海的传统产业以适应上述变局。
5)  foreign metropolis
国外大都市
1.
The article summarizes nine characteristics about suburb tourism development of foreign metropolis.
总结了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发展的9个特点,主张综合运用盖恩的环带旅游模型、作者提出的海港型大都市半环带旅游模型、罗多曼模式、克罗森&吉。
6)  metropolis [英][mə'trɔpəlɪs]  [美][mə'trɑpḷɪs]
国际大都市
1.
The Evaluation of Metropolis' Soft Power
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研究
2.
O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revolution and service-supply trend of global economy,the service industry in metropolis grows rapidly,and its inner structure shows up new features.
在信息技术革命及全球经济服务化的背景下,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化及特征出现了新的特点。
3.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s qualified not only by its superiority in economy and basic facilities,but also by its cultural status also.
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国际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既是构成国际大都市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连接城市与世界的桥梁。
补充资料:《中国新文学大系》
《中国新文学大系》

    
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文学选集  。赵家璧主编  ,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10卷:①《建设理论卷》,胡適编选。②《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选。③《小说一集》,茅盾编选。④《小说二集》,鲁迅编选。⑤《小说三集》,郑伯奇编选。⑥《散文一集》,周作人编选。⑦《散文二集》,郁达夫编选。⑧《诗集》,朱自清编选。⑨《戏剧集》,洪深编选 。⑩ 《史料·索引》,阿英编选。书前由蔡元培撰写总序,各卷编选者还分别就所选内容写了长篇导言(第十卷为《序列》)  。《建设理论集》  、《文学论争集》和《史料·索引》选辑近200篇理论文章,系统地反映了新文学运动和新文学理论建设从无到有、初步确立的历史过程。编选创作的7卷,共收小说81家的153篇作品,散文33家的202篇作品,新诗59家的441首诗作,话剧18家的18个剧本。其中不少篇什是对新文学的创建起了积极作用和脍炙人口的名作,其他的也大多在思想或艺术上有一定的代表性。总序和各篇导言,对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理论主张、活动组织、重大事件、各种体裁的创作,或作历史的回顾,或为理论的阐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这些导言的影响比《中国新文学大系》本身更为深远。
   
   

《中国新文学大系》扉页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