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澳门文物保护法令
1)  Macao Cultural Heritage Law
澳门文物保护法令
2)  Cultural Relics Preservation Law
文物保护法
1.
Rethinking the Clauses on Civil Collection in Cultural Relics Preservation Law;
对《文物保护法》有关民间收藏文物诸条款的若干思考
3)  law on heritage protection
文物保护法律
4)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文物保护
1.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reconstruction of shabby buildings and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accurately;
正确处理危旧房改造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2.
There are 6 nodes in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 list;12 nodes 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list and 18 nodes in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list of Liaoning or Hebei Provinces.
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
3.
Especially, the history major of college should make the most use of the native cultural relic resources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in teaching, and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在新形势下,高校历史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中心,充分运用当地的文物资源,结合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人才的培养,并推动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
5)  Conservation [英][,kɔnsə'veɪʃn]  [美]['kɑnsɚ'veʃən]
文物保护
1.
Computer Technology Used in Archae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2.
Decade of Qin Terra cotta Army Museum's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秦俑博物馆文物保护十年
3.
Conservation is comprehensive science newly born, which is related with both arts and science.
文物保护是一门新兴的文理交叉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对文物进行保护时的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可以有多种选择,这就需要对文物保护原则有深入的理解。
6)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文物保护
1.
Adopting compound techniques of inorganic nanometer, sol-gel techniques and ultraviolet absorbers are used to obtain new protective materials of hydroxybenoic ketone, benzotriazole and polyvinyl alcohol for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采用无机纳米复合技术,利用溶胶-凝胶方法的分配交联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等工艺手段,筛选出适于文物保护环境的防紫外线照射,又不影响文物展示效果的羟基苯酮类、苯并三唑类及能有效消除弦光,又不影响观赏效果的聚乙烯醇类新型防护材料,以便用以不同环境下的文物保护工作。
2.
The paper takes the connota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cultural vei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relics and the tragedy of the interruption of cultural vein.
本文以文物与文脉的内涵阐释为切入点 ,分析了文物保护的必要性与文脉中断的可悲 ,并对作为未来文物的现代典型代表物的创造与保存等问题作了尝试性的探
补充资料:《文物》
      中国文物考古界、历史学界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1950年1月31日创刊,出版地点为北京。初名《文物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物局资料室编。原为内部刊物,1951年改为公开发行的不定期刊物,由《文物参考资料》编辑委员会编。1953年,改为月刊。从1959年第1期(总101期)起,改名为《文物》,由《文物》编辑委员会编。1966年5月停刊。1972年1月复刊。到1989年第12期,总共出版 403期。
  
  《文物参考资料》初办时,作为内部通讯性刊物,主要刊载文物工作的重要政策法令,介绍各地调查和发现文物的动态以及各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情况等。公开发行后,着重宣传保护文物的政策方针,较系统地介绍文物考古工作基本知识,并加大了考古发掘简报和文物调查勘察报告的比重。
  
  改名《文物》后,以发表文物考古方面的新资料和研究文章为主要内容。涉及领域较前广泛,包括传世的青铜器、玉器、漆器、金银器、陶瓷、法书、绘画、碑志、玺印、版本、服饰、古建筑、园林、石窟寺、钱币、文房四宝和革命文物等。此外,还开辟了文物常识、文物知识讲座、古迹巡礼和博物馆藏品等旨在普及文物知识的专栏。
  
  1972年复刊后,又采用简报形式,及时报导文物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研究资料。对一些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较高的出土文物或传世文物,则组织研究和探讨,相应发表学术研究文章,如通过长沙马王堆 3 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研究古佚书、天文史、古地图、导引术等。此外,为配合文物考古界的学术活动,还编发有关夏文化、楚文化、悬棺葬、原始瓷等的资料和研究文章。1976年起,由于刊物专业的分工,不再刊载介绍近现代革命文物的文章。
  
  《文物》对外发行量较大,受到国际文物考古界的欢迎。在日本、东南亚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各国和世界其他一些地区,都拥有较多的读者。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