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2日,日本f-2战斗机在日本三泽空军基地举行了服役典礼。简短的服役典礼引起了众多新闻媒体和军事专家的关注。因为f-2战斗机不仅将成为日本空中自卫队未来作战主力,而且它是日美两国之间第一个武器装备防务合作项目,此外,每架f-2战斗机高达80多亿日元(约8500万美元)的“天价”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首批接管f-2战机的日本第3飞机联队司令金少将告诉新闻记者说,f-2战机在21世纪将全面担负起日本国土防空的重任,而日本空中自卫队自70年代以来就加入现役的f-1型和f-4型战斗机将陆续退出舞台。按计划,日本空中自卫队最终将采购130架f—2战机,其中有20架将被部署在三泽基地。
研制历程几经波折
80年代中期,日本防卫厅拟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战斗机以取代过时的f—1战斗机,而美国人则希望日本能够购买其已经定型生产的f—16战斗机。作为妥协的产物,日美两国于1987年11月签订协议,由日本政府出资,以美国空军的f—16为样本,共同研制一种适用于日本国土防空的新型战斗机。而后,日本防卫厅选中了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和美国的通用动力公司(即现在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等几家大型军工厂家联合作为合同承包商。起初这种飞机的研制型号被称为fs—x,后来才正式定名为f—2战机。
由于时间仓促,准备不够充分,f—2战斗机在研制技术、经费等各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难,并一度险些使该计划流产。日本防卫厅最初拨给f—2战斗机的研制费用只有1650亿日元,但由于技术方面的缺陷使得f—2计划严重超支。截至1995年,日本防卫厅为研制f—2已耗资3300亿日元(约23亿美元)。而据专家估计,全部完成f—2的研制生产过程至少需要耗资9920亿日元,是原计划费用的6倍。有鉴于此,日本政府曾一度考虑放弃这个耗资庞大的发展计划。
自80年代后期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2战机计划公布以来,其设计方案多次更改,经费预算不断增加,最后定型日期也一推再推,直到1995年10月7日,首批4架原型样机才开始试飞。1995年12月日本政府最终批准了生产130架f—2型机(83架单座的f—2a型机和47架双座的f—2b型机)的计划,并准备在1999年将其投入现役。由于在试飞期间f—2战机的机翼又出现断裂事故,日本防卫厅官员又不得不将其服役时间推迟到2000年,比预期设想推迟了一年多。
优势互补性能突出
由于日本的f—2战机是以美国空军的f—16c/d型战斗型为蓝本设计建造的,在飞机外形、动力设计、搭载武器等方面吸取了不少f—16的优点和特长。但为了突出日本国土防空的特点,日美两国又在几个重要方面对f—2的设计做了改进: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构造技术,使f—2飞机机身前部加长,从而能够搭载更多的航空电子设备;机翼大量采用吸波材料以降低雷达探测特征;配有全自动驾驶系统等。f—2战机采用通用动力系统公司的f110—ge—129型涡轮发动机推动,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动力。根据使用场合不同,f—2战机被设计为单座和双座两种型号。
为适应日本国土防空和综合作战的需要,f—2也仿效f—16被设计成多用途的战斗机,既能进行空中格斗,又可对地实施攻击或进行海上护航。同美军的f—16相比,f—2更偏重于对地实施攻击和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由于f—2战机通常需要长时间滞空执行任务,并要求能够在短距离内起飞及降落,所以日本空中自卫队选择了既坚固又轻巧的合成材料来制造机翼,而且f—2的机翼比f—16的机翼大25%,因而能够增加燃油贮存量和装备更多武器。f—2的机身长度为15.52米,宽11.13米,能够在飞行中接受空中加油,其作战半径约810公里,续航里程在4000公里以上。f—2战机能够挂载的武器非常多,仅导弹和炸药的外挂点就有11个,能够装备2枚aim—9“响尾蛇”导弹或是三菱公司的aam—3型空对空导弹,3枚反坦克制导炸弹以及4枚asm—1型或asm—2型反舰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