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uining temple
惠宁寺
1.
The Huining temple would be submerged after the Baishi reservoir built, water conservancy workers studied the issue with archaeclogy workers for protecting the anciently building,two kinds of scheme are compared, and moving to another place was decided.
白石水库工程淹没区内惠宁寺院保护工程就是我省水利工作者与考古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异地搬迁和原地围堤两个保护方案进行比较 ,选择了异地搬迁方案 ,为加快惠宁寺搬迁进度 ,保证惠宁寺搬迁质量奠定了基础 ,同时节省了建设资金。
2) Temple of Mount Hui
惠山寺
3) Huiming temple tower
惠明寺塔
4) Tianning temple
天宁寺
1.
Protective planning design of Tianning temple in Junxian Dapishan;
浚县大伾山天宁寺?す婊瓜
5) Shouning Temple
寿宁寺
1.
According to four Imperial Decree tablets in Qilin Temple of Yuan Dynasty,we can learn of history of the Qilin Temple and Shouning Temple.
祁林院由北齐高所建,后为大寿宁寺(王子焚身寺)之下院。
6) Ningrong Cave
宁戎窟寺
补充资料:天宁寺塔
中国辽代佛教建筑。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外天宁寺内。据清《日下旧闻考》引旧籍考证,寺始建于 5世纪北魏孝文帝时,初名光林寺。隋仁寿二年 (602)称宏业寺。唐开元改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更名大万安禅寺。元代寺院毁于兵火,殿宇无存。明永乐时重修,宣德间改今名。天宁寺坐北朝南,现存古塔 1座,清代重建山门、弥陀殿及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十七年(1782)两次重修天宁寺碑记等。天宁寺塔始建无明确纪年。据梁思成考证应为辽代所建,明、清两代曾进行过多次修葺,是北京现存著名的古塔之一。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 57.8 米,塔基为方形平台。底部为须弥座,在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壸门内雕有狮兽头,间柱上浮雕缠枝莲纹,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壸门内雕刻坐佛像,间柱及转角处均雕有金刚力士像。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栏、斗栱均仿木结构,再上施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拱门,门侧砖雕天王像。余之四面为直棂窗,窗侧砖雕菩萨像,形象生动,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精品。塔檐为飞檐叠栱十三层,逐层收迭,使塔的外轮廓形成缓和弧线。每层塔檐下施仿木结构的双抄砖雕斗栱。塔顶用两层八角仰莲上托小须弥座承宝珠。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该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灾害,已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 7月唐山地震波及北京,顶部受损严重,塔刹坍塌,塔杆外露,个别砖雕也被震坏。
该塔为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 57.8 米,塔基为方形平台。底部为须弥座,在须弥座束腰部位的壸门内雕有狮兽头,间柱上浮雕缠枝莲纹,转角处雕金刚力士像。须弥座上又加一道束腰,其壸门内雕刻坐佛像,间柱及转角处均雕有金刚力士像。基座上部是平座,勾栏、斗栱均仿木结构,再上施三层仰莲座承托塔身。塔身四正面辟拱门,门侧砖雕天王像。余之四面为直棂窗,窗侧砖雕菩萨像,形象生动,是辽代雕塑艺术的精品。塔檐为飞檐叠栱十三层,逐层收迭,使塔的外轮廓形成缓和弧线。每层塔檐下施仿木结构的双抄砖雕斗栱。塔顶用两层八角仰莲上托小须弥座承宝珠。天宁寺塔在整体造型和局部手法上表现了辽代密檐砖塔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的重要实例。同时该塔又是研究辽代南京(今称北京)城址地理位置的重要依据。
该塔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灾害,已受到严重破坏。1976年 7月唐山地震波及北京,顶部受损严重,塔刹坍塌,塔杆外露,个别砖雕也被震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