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iant debris flow along highway
公路特大型泥石流
2) road
公路
1.
Assessment on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 in Soil along Road with Method of the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积累指数法对公路旁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
2.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method of mountain road culvert;
山区公路涵洞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3.
The analysis of the line-style target for road safety evaluation;
公路安全性评价线形指标分析
3) highway
公路
1.
The study of introduc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environment-supervision in construction time of highway;
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引入公众参与的探讨
2.
Research of highway environment-supervision implement in construction period;
公路施工期环境监理实施研究
3.
Evaluation on Impac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Environment;
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4) expressway
公路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developing history,examples and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method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ressway construction,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work.
介绍生态工法的内涵、发展历史、工法实例及在国内外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工作建议,并指出:在观念上要从人定胜天向善待自然、尊重自然转变;在建设工法上应从"传统工法"向"生态工法"转变。
2.
In this paper,types of corrosion to riverside expressway sub-grade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2 aspects in wash-off of sub-grade by water flows and in sub-grade collapses,mechanism of corrosion to riverside sub-grade i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2 aspects is described.
从水流对路基的淘刷和路基崩塌2方面介绍公路河湾路基的侵蚀类型,分析沿河路基的侵蚀机理,阐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In combination with maintenance and reinforcement project for two bridges in Chongqing,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detailed research to high performance expressway structural concrete,including raw material property,mixing ratio design,physical & mechanical performance,stress & corrosion features,micro-structure analysis,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quality control,etc.
结合唐山市2座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对高性能化公路结构物混凝土从原材料特性及配合比设计方法、物理力学性能、应力腐蚀特性、微结构分析、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通过试验和分析结构物的运营现状,得出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能延长公路结构物的使用寿命,还可减少养护维修费用,对于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roads
公路
1.
On the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measur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roads;
浅谈公路环境保护工程施工监理措施
2.
We reviewed the effects of roads to wildlife and the prophylactico-therapeutic measures.
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就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影响包括干扰、公路致死、阻碍与回避、生境破碎化、生物入侵等;其防治措施包括路径选择、野生动物通道、补偿和营运期管理等。
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utomobiles bounces at the end of the bridges on high-class roads, and proposes some preventions.
分析了高等级公路产生桥头跳车病害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6) highways
公路
1.
The toll rate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traffic volume on toll highways, and hence influences the benefits of the projects.
公路收费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使用收费公路的交通量的大小 ,进而影响项目效益的发挥。
2.
The characteristic of mixed traffic flows is analyzed by taking mixed traffic flows a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raffic flows of highways in China.
以我国混合车流作为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的基本构成,分析混合车流的交通特性,采用实地采集数据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手段,得到了不经换算的混合车流条件下不同交通总量和不同车型比例速度、密度和流量三大参数的偌模图。
3.
The paper details the major problems, demand and foreca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he transportation models of railways, highways, water transport and civil aviation.
阐述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组成的旅客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及旅客运输的需求与预测,分析了各种运输方式在客运构成中的发展变化趋势,介绍了旅客运输战略目标的定向选择,各种运输方式2000、2010、2020年的相应建设规模及其实现的政策措施建议。
参考词条
补充资料:冰川泥石流
发育在现代冰川和积雪边缘地带,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洪水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常发生在增温与融水集中的夏、秋季节,晴、阴、雨天均可产生。与暴雨泥石流相比,冰川泥石流具有规模大、流动时间长等特征。世界上有10多个国家遭受冰川泥石流灾害,有的国家开展了防治研究。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形成条件 较陡的地形,大量的冰碛、冰水沉积物和充沛的水量是形成冰川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如中国西藏东南部古乡冰川谷中贮有4亿立方米的冰碛,上部冰川和积雪区突然增加的消融水或冰湖溃决水,居高临下地冲蚀冰碛,形成1953年特大的古乡泥石流。据观测,触发泥石流的冰川融水比平时水量要大4~5倍,冰湖溃决水量常达100~1000万立方米。
类型 按引起冰川泥石流的水源划分:①冰雪融水型泥石流。由于急剧增温,冰川、积雪强烈消融洪水冲蚀冰碛物所形成,此类泥石流分布较普遍。②冰雪融水与降雨混合型泥石流。由降雨促进冰雪融化或直接供水所形成,在海洋性冰川和亚大陆性冰川区常见。③冰、雪崩消融型泥石流。由地震等引起的雪崩或冰崩消融所酿成。如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使26条冰川同时发生大规模冰崩泥石流,最大的泥石流总量达250万立方米。④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由冰川湖水量突增,或冰川末端冰内、冰下排水系统疏通以及冰崩落入导致溃决而产生。
按泥石流体的物理性质划分:①粘性泥石流,容重达1.8~2.3吨/米3,粘度大于3泊,呈十分粘稠的泥石流体。②稀性泥石流,容重1.4~1.8吨/米3,粘度小于3泊,具有紊流特征。
分布 主要分布在急剧消退的现代冰川区。如苏联高加索山和外伊犁山,美国太平洋沿岸山区、阿拉斯加和南美洲委内瑞拉西北部的山区。中国冰川泥石流分布广泛,在东经102°以西的10多个山系中均有发育,大体分为3个区:①海洋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念青唐古拉山南坡和横断山等冰川区。该区泥石流发生频繁、规模大,如古乡泥石流自1953年暴发以来迄今不断,最多的一年发生85次,最长的流动时间达63.5小时。②亚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喀喇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西段和祁连山东部等冰川区。该区多冰湖溃决或突发性融水泥石流,有时规模较大。③极大陆性冰川泥石流区,包括青藏高原腹部、昆仑山、天山东部和祁连山西段等冰川区,泥石流分布零星、规模小。
危害和防治 冰川泥石流发生在高山区,规模大,来势猛烈,难以预报,常形成大灾。如秘鲁境内的科迪勒拉山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有6万人死于冰川泥石流。防治措施一般以拦截为主,如苏联为保护阿拉木图城,在冰川湖下方设有 120米高的大坝。中国目前以排导工程为多,道路桥梁多为高桥单跨。
参考书目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等:《甘肃泥石流》,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