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山区低等级公路
1)  low-grade roads in mountainous areas
山区低等级公路
2)  highway in mountainous area
山区高等级公路
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problem of slope engineering rock mass is increasingly manifold in many different ways.
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 ,各类边坡工程岩体问题也日益增多 。
3)  low grade highway
低等级公路
1.
Because of the bad road linear caused by tomography,the low grade highways in mountain area are the traffic accident spots.
山区低等级公路由于受地质地形限制,道路线型较差,是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多发地点,在这些事故多发点普遍缺少能有效预防事故并降低事故严重程度的交通安全设施。
4)  low-grade highway
低等级公路
1.
Selection of technical scheme for eliminationing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for low-grade highway on alluvial cone in the front area of mountains;
低等级公路克服山前冲积扇区不利因素的技术方案选择
2.
This paper expounds brief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ow-grade highway in China and the necessity of its transformation,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of increasing its traffic capacity.
简述了我国低等级公路的现状与改造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提高高低等级公路通行能力的若干措
3.
In allusion to the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of low-grade highway, many hidden safety dangers are introduced in setting traffic engineering equipments.
针对低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对交通工程设施设置中的诸多安全隐患进行分析介绍,并针对一些事故多发路段提出相应对策,可为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5)  ultralow class forest roads
超低等林区公路
1.
Using the present value of cost method, this paper makes economic analysis of ultralow class forest roads, which recently appeared in the forest areas in the south of China, deduces a set of universal formula which can be used in alternative comparing and decision making and gives an example and makes a sensitivity analysis.
本文对新近在南方林区出现的超低等林区公路,用成本现值法进行了经济分析,导出了一套可以用于方案比较与决策的通用公式,举了一个实例,并作了敏感性分析。
6)  High-grade highway in cold area
寒区高等级公路
补充资料:等级公路


等级公路


等级公路公路规划、建设和改造及其通过能力和技术质量划分的标准。等级公路是现代化汽车问世以后的产物。从19世纪末汽车问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建设和发展公路,一般是不分等级的。1933年世界上出现第一条高速公路以后,汽车日益增多,行驶速度逐渐加快,公路的技术标准由简到繁.开始明确划分等级公路并规定了每个等级公路的交通量。 世界各国对公路等级的划分尽管名称不同.但技术标准及其通过能力都是大同小异的如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把高速公路称为国道或干线公路,又称汽车专用公路,是公路的最高等级。其次是州级公路或省道,也就是次高级公路.其中也不乏高速公路,只是行车道比国家干线公路少,行车速度稍低,通过能力不如国家干线公路高。再就是县以下公路,技术标准和通过能力更低一些。中国自周秦时期就对道路标准作了划分,规定国家的于线道路(驰道)的宽度为5。尺等清末民初开始引进汽车, 1929年10月制定和颁发了《国道工程标准及规则》.1934年7月由全国经济委员会制定和颁发了《公路工程标准》.将公路分为甲、乙、丙3个等级.分别有二、二、一个车道,1946年又将公路等级定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交通部于1951年9月颁发了《公路工程设计准则(草案)》.将公路按15年行车远景划分为5个等级。 1 981年颁发了现行公路的等级标准,按照公路的交通量、任务和性质分:高速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25 000辆以上;后来又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汽车专用公路。这两种公路的共同点是全封闭、全立交,不同点是高速公路为上下行4个车道,最高时速120公里,汽车专用公路为上下行二车道,最高时速10。公里。这两种公路均分布在国道主干线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级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昼夜汽车交通量为5 000一2500。辆,布置在国道和省道上,为连接政治、经济中心和大型工矿基地的干线公路。可供汽车上下道分道行驶,部分桥梁为立交。二级公路,能适应按各种车辆(如拖拉机、马车和人力车等)折合成载货汽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2 000一5 000辆,连接各省与地级市中心和工矿的地区干线公路。三级公路,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载货汽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2 000辆以下,为沟通县与地级市以上城市的一般干线公路。四级公路,能适应按折合成载货汽车的年均昼夜交通量为1 000辆以下,为沟通县乡的支线公路。除等级公路外,不列等级的公路称等外公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