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rban and country space ecological planning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
1.
The analysis and answer about urban and country space ecological planning s practical system environment;
城乡空间生态规划实施制度环境分析及应对
3)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城乡规划
1.
Gradual Reform and Perfection of Local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A Study on the Case of Wenzhou;
地方城乡规划管理制度的渐进改革和完善:以温州为案例的研究
2.
On public participation for the presen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浅析我国当今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3.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s an important public policy.
城乡规划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
4) Urban-rural planning
城乡规划
1.
The Study o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Urban-rural Planning;
城乡规划程序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2.
Clearly Established Authority,Well Defined Main Body and Responsibility:Revelation from Urban-rural Planning System in Switzerland
事权明晰 主体明确 责任落实——瑞士城乡规划体系的启示
3.
And it has achieved a lot in constructing featured urban-rural planning system,improving planning adminstiraton system,innovating the planning publicity and strengthen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重庆直辖10年来,重庆市规划局立足特殊市情,不断探索和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特色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并在构建特色的城乡规划体系、突出规划的过程理念、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创新规划宣传理念以及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 urban-rural spatial form
城乡空间形态
6) urban spatial planning
城市空间规划
1.
Housing,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spatial planning
住房、交通与城市空间规划
2.
If taking the prime farmland as the green belt for urban spatial planning of metropolitan area, it can overcome the urban over-spreading problem efficiently.
大都市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基本农田作为绿色隔离带,以有效地阻止城市"摊大饼",实现城市空间规划:同时,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国家耕地保护的目标。
补充资料:城乡规划卫生
卫生部门从保持城乡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居民身心健康,为居民创造美丽舒适,有益健康的生活居住环境的目的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居民健康状况、城乡性质和规模,对新建、改造或扩建的城乡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进行卫生审查的一种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
城市规划卫生 是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包括:①控制城市规模。城市规划不宜过大,不然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恶化。②明确规定城市的性质,以作为城市规划布局和发展的依据。③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及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相结合。近期规划一般以5年为限,远期规划一般以20年为限,两种规划要相互配合并要留有足够的备用地。④妥善考虑环境卫生要求。
城市规划中与卫生有关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
① 总体规划的审查。城市环境卫生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不协调。因此,新城市建设要重视这三方面的协调,强调做到"三同步"。老城市改造和发展也要在制定城市改造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使之协调同步。
② 用地选择卫生。选择城市工业用地的同时,就应考虑生活居住用地和卫星城的规划。生活居住区应位于最健康最好的地段,有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饮用水水源;避免主要交通干线(铁路和公路)穿越生活居住区,有足够的用地适应发展需要,避免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过高而使绿化面积减少。
③ 功能分区卫生。按当地常年风向频率图合理布置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运输仓库区、商业区和文教卫生区等。
生活居住区要选用最好的地段,地势要高燥,有一定坡度(0.50~2.0%)便于排水,环境安静幽美,配置有商店、文化、教育等服务机构和广场、绿地,土壤清洁适于绿化,空气新鲜不受上风向污染源的影响。
工业区应位于生活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居住区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向,以减少工业烟尘及有害气体对居民区的污染和危害。工业区位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下游。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根据企业生产的性质、规模、危害和技术条件,应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
交通运输仓库区包括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机场及城市对外交通服务的各种设施、建筑物和仓库用地,其主要危害有烟尘、有害气体、噪声和交通事故等。交通运输和仓库宜布置在城市外围。有噪声的车站(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码头应设在生活居住区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向或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铁路和航线不应穿越市区,机场应远离城?5缣ê偷缡犹ㄓ刖用袂溆τ幸欢ǖ奈郎阑さ卮诳缮柚霉步ㄖ?
郊区不仅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而且为公用事业、对外交通、游息疗养、特殊工业等事业的发展提供用地。各种需要远离市中心区的一些公用设施,如集中式给水水源、污水处理场、污灌区、垃圾粪便卫生处理区、火葬场等都在郊区。此外,郊区建设对改善城市环境的调节微小气候,防止大风袭击也有很大作用。
④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绿化等),创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统一的生活环境。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物,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为保证居民区内有良好的微小气候,在配置住宅时,在南方要加强通风和防暑,北方要注意保温取暖。
城市水体不仅可供生产、生活需要的用水,并可调节微小气候,美化环境,因此应尽可能地把地面水体组织到城市用地之内,但要避免把居民区设在沼泽低洼地区。
居民区的土壤应疏松干燥,利用土壤中的细菌和缝隙内的空气使有机物好氧分解达到无机化。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如坟地)和曾用于堆放有毒污染物的地区,均不宜作居住区和粮菜耕作区用地。
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有集中的大面积绿化,更应要注意增加分散的绿化,特别是在居民区内,绿化尤为重要。
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卫生 城市生活居住区常分成几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又分为若干人口规模1万左右的居住小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用地由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公共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组成。对居住区的规划卫生要求是:
① 适当的建筑密度。这对保证住宅有良好的通风、日照、足够的卫生间距、绿化面积和活动场地等极为重要。建筑密度有居住建筑密度和总建筑密度之分。前者指居住建筑基底面积与居住建筑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后者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占地面积与小区或街坊总面积的百分比。低层建筑物(4层以下)的建筑密度应小于30%;高层(5层以上)建筑物的建筑密度以20~25%为宜。
② 适当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居住区规划卫生中的重要指标,对保证住宅区内有足够的绿化面积,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重要。人口密度过高,表明居住拥挤,人口密集,易传播疾病,绿化面积减少,通风、日照受影响,不易保持安静。居住系数指居住面积与居住建筑总面积之比,平房的居住系数可采用0.6~0.7,楼房的可采用0.5~0.6。
③ 住宅的朝向。这能影响对室内日照、通风、微小气候和自然采光。选择住宅朝向的原则为: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保证卧室冬季获得尽量多的日照,夏季又能避免过热和有利于自然通风。中国地处北纬45°以南,因此在中国多数地区条件下,最适宜的居室朝向应是南向或东南向。在比较炎热的地区,夏季住宅的自然通风极为重要,为此住宅建筑的长轴应与炎热季节的主导风向(同时也应考虑风速较大的风向)垂直;在寒冷地区寒风方向则应与居住建筑的长轴成小于45°角。选择朝向时,一般中国北方以考虑日照为主,南方以通风为主。
④ 住宅卫生间距。指居住建筑物至前面最高建筑物间的距离与前面最高建筑物高度之比。为了不使前排建筑物影响后排居住建筑物内的日照、通风和采光,按冬季中午室内有 3小时左右的日照时间和夏季能通风的要求来确定卫生间距。此比值一般在中国北方不应小于2.0,南方不应小于1.5。在住宅建筑群内,使建筑物长轴与主导风向形成60°角时,更有利于下风向各排房屋的通风。
村镇规划卫生 是以集镇为中心,包括全乡中心村和基层村在内的规划。其目的和作用是防止农村环境恶化,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村镇总体规划中的卫生问题 村镇总体规划应着重考虑的主要问题有:村镇道路规划建设,村镇供水规划设计,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分布规划等。
村镇建设规划中的卫生问题 即总体规划指导下一个集镇、中心村或基层村的内部规划,主要卫生问题如下:
① 村镇用地选择。基本卫生要求是:向阳、通风、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1.5米以下),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符合卫生要求,或经过处理能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无污染,地势平坦,略有一定坡度(一般不小于2%),不受洪水淹没和潮汐侵袭;尽可能选择靠近地面水体的地段,以利微小气候调节,美化环境,方便交通,又有利于发展。
村镇用地应避开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汀病、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的高发区和自然疫源地(如鼠疫、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避开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避开墓地、牲畜掩埋场、沼泽地带;禁止将村镇建在用有机垃圾及有毒废弃物填平的地基上;村镇和污染源之间没有一定距离的卫生防护带。卫生防护带的距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和场所的污染源至村镇住宅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中国村镇住宅区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和场所间的卫生防护带的宽度如表
② 村镇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合适可以把有害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较大的村镇往往有下列各功能区。
生活居住区是功能分区的重点,应布置在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大气污染源的上风向,河流污染排放点的上游;与产生噪声,有害废气、废水、废渣的工副业保持一定卫生防护距离;要适于绿化、美化和埋设各种卫生设施及管线。在山区丘陵地带要选向阳背风坡段,避免产生逆温、烟雾停滞的山谷地段;北方寒冷地区要避开风口,以防冬季寒风袭击。有关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住宅朝向和卫生间距,可参见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卫生部分。
工、副业区是污染区,产生有害三废和噪声的工、副业及拖拉机站,均要布置在独立的工、副业区内。该区应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与生活居住区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防护带内布置10~30米的绿化带,以减少污染;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更要远离生活居住区;易燃易爆的生产场所要安置在村镇外独立地段,以确保安全。
公共建筑区包括行政机构和文化服务设施等建筑,如办公楼、学校、托幼机构、文艺场所、敬老院、影剧院、运动场以及卫生院等。该区应是人流少、噪声小、不受污染和干扰的地段,具有安静的休息环境。学校周围的环境要安静,以保证上课时教室内噪声强度不超过50分贝(A声级),学校要离主要街道15米以上。学校用地面积一般按小学为每人15~20米2,中学为每人20~25米2计算。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公里,中学不宜超过 2.5公里。卫生院或医院用地应与居民区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100米),避开噪声干扰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位于村镇外具有良好自然环境,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和卫生间距,并应有防止环境污染的污水处理和排放及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饲养区应设在夏季最大风向频率的下风向,位于村镇边缘,远离饮用水源的独立地段,周围尽量绿化。要同时规划排水系统和粪便处理场所。饲养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视其规模大小要有不小于100米的绿化卫生防护带。
农业生产区包括打谷场、菜地、树林、果园、卫生防护林带、地面水、饮用水的水库、污水灌溉场地、垃圾和粪便综合处理利用场以及污水处理场等。菜地、树林、果园、卫生防护林带、水面对村镇的微小气候和防风具有良好作用。打谷场应选村镇夏秋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生活居住区有一定卫生防护距离。晒场禁止用柏油地面,因柏油地面受裂日曝晒后,沥青中的苯并芘会污染粮食。
商业服务场所一般配置在村镇中心服务半径均衡的地段。农贸市场一般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村镇边缘的地段,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并隔以绿化防护带。按经营商品的类别布置经营地段,将有碍卫生的牲畜、家禽、柴草等经营项目和有噪声、烟尘、不良气味的行业安排在市场的最边缘地段,以防污染市场环境。按农贸市场最高峰人流量设计安排农贸市场内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卫生设施。
参考书目
姚志麒等主编:《环境卫生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北京,1987。
城市规划卫生 是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包括:①控制城市规模。城市规划不宜过大,不然将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居民生活条件的恶化。②明确规定城市的性质,以作为城市规划布局和发展的依据。③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及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相结合。近期规划一般以5年为限,远期规划一般以20年为限,两种规划要相互配合并要留有足够的备用地。④妥善考虑环境卫生要求。
城市规划中与卫生有关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
① 总体规划的审查。城市环境卫生问题的产生主要来自城市建设、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的不协调。因此,新城市建设要重视这三方面的协调,强调做到"三同步"。老城市改造和发展也要在制定城市改造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城市环境规划,使之协调同步。
② 用地选择卫生。选择城市工业用地的同时,就应考虑生活居住用地和卫星城的规划。生活居住区应位于最健康最好的地段,有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的饮用水水源;避免主要交通干线(铁路和公路)穿越生活居住区,有足够的用地适应发展需要,避免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过高而使绿化面积减少。
③ 功能分区卫生。按当地常年风向频率图合理布置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运输仓库区、商业区和文教卫生区等。
生活居住区要选用最好的地段,地势要高燥,有一定坡度(0.50~2.0%)便于排水,环境安静幽美,配置有商店、文化、教育等服务机构和广场、绿地,土壤清洁适于绿化,空气新鲜不受上风向污染源的影响。
工业区应位于生活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居住区夏季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向,以减少工业烟尘及有害气体对居民区的污染和危害。工业区位于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下游。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根据企业生产的性质、规模、危害和技术条件,应设置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距离。
交通运输仓库区包括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机场及城市对外交通服务的各种设施、建筑物和仓库用地,其主要危害有烟尘、有害气体、噪声和交通事故等。交通运输和仓库宜布置在城市外围。有噪声的车站(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码头应设在生活居住区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向或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铁路和航线不应穿越市区,机场应远离城?5缣ê偷缡犹ㄓ刖用袂溆τ幸欢ǖ奈郎阑さ卮诳缮柚霉步ㄖ?
郊区不仅是城市农副产品的生产供应基地而且为公用事业、对外交通、游息疗养、特殊工业等事业的发展提供用地。各种需要远离市中心区的一些公用设施,如集中式给水水源、污水处理场、污灌区、垃圾粪便卫生处理区、火葬场等都在郊区。此外,郊区建设对改善城市环境的调节微小气候,防止大风袭击也有很大作用。
④ 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绿化等),创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统一的生活环境。合理布置居住建筑物,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为保证居民区内有良好的微小气候,在配置住宅时,在南方要加强通风和防暑,北方要注意保温取暖。
城市水体不仅可供生产、生活需要的用水,并可调节微小气候,美化环境,因此应尽可能地把地面水体组织到城市用地之内,但要避免把居民区设在沼泽低洼地区。
居民区的土壤应疏松干燥,利用土壤中的细菌和缝隙内的空气使有机物好氧分解达到无机化。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如坟地)和曾用于堆放有毒污染物的地区,均不宜作居住区和粮菜耕作区用地。
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有集中的大面积绿化,更应要注意增加分散的绿化,特别是在居民区内,绿化尤为重要。
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卫生 城市生活居住区常分成几个居住区,每个居住区又分为若干人口规模1万左右的居住小区。居住区和居住小区的用地由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公共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等组成。对居住区的规划卫生要求是:
① 适当的建筑密度。这对保证住宅有良好的通风、日照、足够的卫生间距、绿化面积和活动场地等极为重要。建筑密度有居住建筑密度和总建筑密度之分。前者指居住建筑基底面积与居住建筑用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后者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占地面积与小区或街坊总面积的百分比。低层建筑物(4层以下)的建筑密度应小于30%;高层(5层以上)建筑物的建筑密度以20~25%为宜。
② 适当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居住区规划卫生中的重要指标,对保证住宅区内有足够的绿化面积,有良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极为重要。人口密度过高,表明居住拥挤,人口密集,易传播疾病,绿化面积减少,通风、日照受影响,不易保持安静。居住系数指居住面积与居住建筑总面积之比,平房的居住系数可采用0.6~0.7,楼房的可采用0.5~0.6。
③ 住宅的朝向。这能影响对室内日照、通风、微小气候和自然采光。选择住宅朝向的原则为:在节约用地的原则下,保证卧室冬季获得尽量多的日照,夏季又能避免过热和有利于自然通风。中国地处北纬45°以南,因此在中国多数地区条件下,最适宜的居室朝向应是南向或东南向。在比较炎热的地区,夏季住宅的自然通风极为重要,为此住宅建筑的长轴应与炎热季节的主导风向(同时也应考虑风速较大的风向)垂直;在寒冷地区寒风方向则应与居住建筑的长轴成小于45°角。选择朝向时,一般中国北方以考虑日照为主,南方以通风为主。
④ 住宅卫生间距。指居住建筑物至前面最高建筑物间的距离与前面最高建筑物高度之比。为了不使前排建筑物影响后排居住建筑物内的日照、通风和采光,按冬季中午室内有 3小时左右的日照时间和夏季能通风的要求来确定卫生间距。此比值一般在中国北方不应小于2.0,南方不应小于1.5。在住宅建筑群内,使建筑物长轴与主导风向形成60°角时,更有利于下风向各排房屋的通风。
村镇规划卫生 是以集镇为中心,包括全乡中心村和基层村在内的规划。其目的和作用是防止农村环境恶化,保持自然生态平衡。
村镇总体规划中的卫生问题 村镇总体规划应着重考虑的主要问题有:村镇道路规划建设,村镇供水规划设计,医疗、卫生、保健网的分布规划等。
村镇建设规划中的卫生问题 即总体规划指导下一个集镇、中心村或基层村的内部规划,主要卫生问题如下:
① 村镇用地选择。基本卫生要求是:向阳、通风、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1.5米以下),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符合卫生要求,或经过处理能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土壤无污染,地势平坦,略有一定坡度(一般不小于2%),不受洪水淹没和潮汐侵袭;尽可能选择靠近地面水体的地段,以利微小气候调节,美化环境,方便交通,又有利于发展。
村镇用地应避开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汀病、克山病及大骨节病)的高发区和自然疫源地(如鼠疫、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避开铁路、公路、高压输电线路;避开墓地、牲畜掩埋场、沼泽地带;禁止将村镇建在用有机垃圾及有毒废弃物填平的地基上;村镇和污染源之间没有一定距离的卫生防护带。卫生防护带的距离指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和场所的污染源至村镇住宅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中国村镇住宅区与产生有害因素的企业和场所间的卫生防护带的宽度如表
② 村镇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合适可以把有害因素限制在最小范围内;较大的村镇往往有下列各功能区。
生活居住区是功能分区的重点,应布置在自然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大气污染源的上风向,河流污染排放点的上游;与产生噪声,有害废气、废水、废渣的工副业保持一定卫生防护距离;要适于绿化、美化和埋设各种卫生设施及管线。在山区丘陵地带要选向阳背风坡段,避免产生逆温、烟雾停滞的山谷地段;北方寒冷地区要避开风口,以防冬季寒风袭击。有关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住宅朝向和卫生间距,可参见城市生活居住区规划卫生部分。
工、副业区是污染区,产生有害三废和噪声的工、副业及拖拉机站,均要布置在独立的工、副业区内。该区应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河流下游,与生活居住区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防护带内布置10~30米的绿化带,以减少污染;污染严重的化工厂更要远离生活居住区;易燃易爆的生产场所要安置在村镇外独立地段,以确保安全。
公共建筑区包括行政机构和文化服务设施等建筑,如办公楼、学校、托幼机构、文艺场所、敬老院、影剧院、运动场以及卫生院等。该区应是人流少、噪声小、不受污染和干扰的地段,具有安静的休息环境。学校周围的环境要安静,以保证上课时教室内噪声强度不超过50分贝(A声级),学校要离主要街道15米以上。学校用地面积一般按小学为每人15~20米2,中学为每人20~25米2计算。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5公里,中学不宜超过 2.5公里。卫生院或医院用地应与居民区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至少100米),避开噪声干扰和有害物质的污染,位于村镇外具有良好自然环境,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和卫生间距,并应有防止环境污染的污水处理和排放及污物无害化处理设施。
饲养区应设在夏季最大风向频率的下风向,位于村镇边缘,远离饮用水源的独立地段,周围尽量绿化。要同时规划排水系统和粪便处理场所。饲养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视其规模大小要有不小于100米的绿化卫生防护带。
农业生产区包括打谷场、菜地、树林、果园、卫生防护林带、地面水、饮用水的水库、污水灌溉场地、垃圾和粪便综合处理利用场以及污水处理场等。菜地、树林、果园、卫生防护林带、水面对村镇的微小气候和防风具有良好作用。打谷场应选村镇夏秋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生活居住区有一定卫生防护距离。晒场禁止用柏油地面,因柏油地面受裂日曝晒后,沥青中的苯并芘会污染粮食。
商业服务场所一般配置在村镇中心服务半径均衡的地段。农贸市场一般应设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和村镇边缘的地段,与居住区保持一定距离并隔以绿化防护带。按经营商品的类别布置经营地段,将有碍卫生的牲畜、家禽、柴草等经营项目和有噪声、烟尘、不良气味的行业安排在市场的最边缘地段,以防污染市场环境。按农贸市场最高峰人流量设计安排农贸市场内公共厕所、垃圾箱等卫生设施。
参考书目
姚志麒等主编:《环境卫生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北京,198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