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利息率
1)  interest rate
利息率
1.
In this article,approach of stochastic processes is used and the pricing models of life insurance contracts with stochastic interest rates are presented.
运用随机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具有随机利息率的人寿保险合同定价模型,以Cox,Ingersoll和Ross(1985)的金融定价模型为基础,同时考虑生存和死亡风险来确定一次趸缴和年均衡支付保费的生存险和死亡保险商品的价格。
2.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heory,time is considered as the major variable while interest rate has been supposed as constant which,however is uncomplying with the realistic society economy system.
在现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中,时间被视为主要变量,而利息率则被假设为常数,这种处理方式与现实社会经济系统是不符合的。
3.
With the existence of interest rate,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capitalism.
利息率出现,表明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其资本成为借贷资本。
2)  interest tax rate
利息税率
1.
the interest tax rate decreased.
本文针对利息税率调减对居民投资方式的影响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利息税率调减对居民投资方式的选择并未产生重大影响。
3)  coupon rate
息票利率
4)  rate of natural interest
自然利息率
1.
What causes the differences are the product price of market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endogenous currency supply and so on, are decided by rate of average profit or rate of natural interest of reflecting ordinary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in capitalism.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产品价格、经济增长、内生性货币供给等都是由反映资本主义一般生产方式的平均利润率或自然利息率决定的,而不是由技术等"实物性"因素决定。
5)  Debt interest rate
负债利息率
6)  after-tax interest rate
税后利息率
补充资料:利息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和贷出的货币金额的比率。简称利率。通常年利率用百分数来表示。例如,贷出的货币金额为1000元,一年的利息为30元,年利率就是3%,称为年息3分。在中国,习惯上用千分数来表示月利率。例如,贷出货币金额1000元,一个月的利息为2.4元,月利率就是2.4‰,称为月息2.4厘。
  
  
  确定利息率的因素  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利息率应低于利润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利息率不是以某部门、某企业的利润高低来确定,而是由平均利润率来决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利息率不可能等于平均利润率。如果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一样,产业资本家借款便得不到任何利益。但是,利息率也不能等于零。如果等于零,借贷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出也得不到一点好处。所以,利息率是在零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这是确定利息率的一个因素。平均利润率越高,利息率也就越高;反之,平均利润率降低,利息率亦随之降低。
  
  确定利息率的另一个因素是,借贷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状况,表现为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利息率就降低;借贷资本求大于供,利息率就会随之升高。
  
  此外,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为了对经济进行干预,也经常有意识地提高或降低利息率。为了刺激经济发展而降低利息率,实行"膨胀政策";有时又提高利息率以抑制经济膨胀,实行"紧缩政策",这也使利息率上下波动。
  
  中国利息率的变化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于迅速制止了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长期以来物价比较稳定,因而存款、放款利率比较低。后来,由于一度忽视了利息的作用,过多地调低了存款、放款利率,利率档次也逐步减少,利率长期不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的错误干扰下,1971年和1972年大幅度地降低了存款、放款利率,进一步减少利率档次,使利息调节经济的作用严重削弱。为了更好地发挥利息的经济杠杆作用,除1979年、1980年两次调高储蓄利率外,1982年以后又对利率作了几次较全面的调整,提高了存款放款利率,增加了利率档次,使银行的各种利率日益趋于合理。
  
  中国从80年代初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为适应对内搞活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利率也有必要加以适当调整,以充分发挥利息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利率调整的原则是兼顾国家、企业、个人和银行之间的经济利益。在保证财政必要收入的前提下,留给企业的利润要能够调动企业及其职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贷款利息要能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促使企业节约使用资金;要有利于银行运用利息这一经济杠杆集聚资金和管理资金,并使银行从存款、贷款的利息差额中取得适当的利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