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eration of ice flood control
防凌运用
2) ice prevention
防凌
1.
Active functions included increasing water supply, increasing ice prevention guarantee rate and decreasing water interception at Lijin profile; negative included increasing river channel sedimentation and.
其中正面影响包括增加工农业供水量、提高防凌保证率以及减少利津断面断流次数等,负面影响定性分析了补水后下游河道增淤以及对过洪能力的影响。
3) flood and ice protection
防洪防凌
1.
Decision making supporting system for flood and ice protection"is a branch research of "The Yellow River administration and water resource use and development", a key proect of the national eighth-five-year plan.
《黄河防洪防凌决策支持系统》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专题。
4) ice-flood control of Yellow River
黄河防凌
1.
The reservoir regul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in the ice-flood control of Yellow River.
水库调度是黄河防凌调度中最为重要的河段防凌手段之一。
5) Operation for ice prevention
防凌调度
6) controlling icicle to explode ice
防凌爆冰
补充资料:黄河防凌
黄河流域的上游和下游河道每年冬春常常发生冰凌危害。主要原因是河道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河道特征所造成。①在上游,从甘肃省的兰州至内蒙古河段,河流基本呈南北走向,纬度相差 4°37′,致使上下游的冬季月平均气温相差5℃以上。在自然情况下,包头河段的流凌封冻比兰州早,而解冻开河却晚。在河道特征方面,上游窄深,中下游宽浅、坡降缓、弯道多、平面摆动大。春季解冻开河时,在弯道浅滩处极易形成冰坝,漫滩决堤。②下游自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以下至河口,由西南向东北流,纬度相差3°。其上段河道气温高于下段,封河自下而上,解冻开河由上向下;河道平面特征是上宽下窄,封河时,河槽蓄水量多分布在宽河段。下段槽窄弯多,解冻开河时,上游段的大块流冰常伴随着凌洪堵塞在窄河段内,抬高水位,形成严重凌害。此外由于拦河建筑物的壅水,也造成冰凌危害。如黄河盐锅峡水电站回水至上游,1962年1月出现了巨大的冰塞,最厚处达14~15m,冰塞体积4400万m3,壅水使刘家峡水电站隧洞出口水位接近3000年一遇的洪水位,水位超过施工围埝顶高达两个月之久,大坝基坑被浸入冰下,电站施工受到严重影响。又如黄河陕西省府谷县天桥水电站上游,于1981~1982年冬春,封河时发生了严重的冰塞,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2~4m。淹没耕地7350亩,受灾人口1340余人。
凌汛特征 ①由于凌汛开河时,河槽蓄水的释放,凌峰流量在沿程传播中往往呈现递增趋势。如宁夏、内蒙古河段(简称宁蒙河段)1959年凌汛期,石咀山站流量860m3/s,到三湖河为1180m3/s,传到头道拐站时达2780m3/s。黄河下游在1957年凌汛期,孙口站凌峰 858m3/s,洛口站为1260m3/s,到利津站时峰值增为3430m3/s。②由于冰的阻力作用和封冻后冰盖下积聚大量冰花,水位上升很高。宁蒙河段1972年凌汛期三湖河最高水位1020.42m,超出当年伏秋汛期最高水位 1.67m。黄河下游1955年凌汛期利津站最高水位15.31m,比当年伏汛期最高水位高3.31m。③狭窄弯曲河段卡冰机会多。宁蒙河段自巴颜高勒至托克托,较大弯道有69处,冰凌常常在弯道中堵塞。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在有记载的10次冰坝中,窄河道处占9次。
冰凌危害 宁蒙河段较大范围的凌害平均两年就有一次。下游凌洪灾害自1883~1936年的54年中,有21年凌汛决口。1951年、1955年在尾闾河段曾发生了两次堤防决口。
防凌措施 黄河凌害的防治,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靠堤防、人工打冰、爆破、飞机轰炸、炮弹炸等措施来抗御凌害,效果较小,危害仍难以避免。60年代,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利枢纽和上游刘家峡水电站相继建成投入运用后,由于水库的作用,凌汛危害大大减轻。刘家峡水电站根据内蒙古河段的冰情特点,在整个凌汛期,控制出库流量由大到小和基本维持进出库流量平衡的方式运行,并结合冰凌爆破,引洪分流等措施,对减轻宁蒙河段凌情起了很大作用。黄河下游凌汛,主要依靠三门峡水库来调节,由于水库防凌库容较小,而下游河段气温、流量变幅大,故采取泄蓄兼施的运用方式。一般在封冻前期,蓄少量水调匀河道封冻流量,抬高冰盖。封冻期使流量由大逐渐减小;解冻开河期,再进一步减小下泄流量,以达到平稳开河的目的,同时并设立分水分凌区,结合破冰措施以及堤防、人防等,使凌汛威胁大大减轻。刘家峡水电站离内蒙古河段、三门峡水利枢纽离下游河段均较远,有关气象冰情预报的预见期和精度尚难完全满足水库防凌运用的要求,故在掌握水库运用时机方面尚需加强研究。
凌汛特征 ①由于凌汛开河时,河槽蓄水的释放,凌峰流量在沿程传播中往往呈现递增趋势。如宁夏、内蒙古河段(简称宁蒙河段)1959年凌汛期,石咀山站流量860m3/s,到三湖河为1180m3/s,传到头道拐站时达2780m3/s。黄河下游在1957年凌汛期,孙口站凌峰 858m3/s,洛口站为1260m3/s,到利津站时峰值增为3430m3/s。②由于冰的阻力作用和封冻后冰盖下积聚大量冰花,水位上升很高。宁蒙河段1972年凌汛期三湖河最高水位1020.42m,超出当年伏秋汛期最高水位 1.67m。黄河下游1955年凌汛期利津站最高水位15.31m,比当年伏汛期最高水位高3.31m。③狭窄弯曲河段卡冰机会多。宁蒙河段自巴颜高勒至托克托,较大弯道有69处,冰凌常常在弯道中堵塞。黄河下游河道上宽下窄,在有记载的10次冰坝中,窄河道处占9次。
冰凌危害 宁蒙河段较大范围的凌害平均两年就有一次。下游凌洪灾害自1883~1936年的54年中,有21年凌汛决口。1951年、1955年在尾闾河段曾发生了两次堤防决口。
防凌措施 黄河凌害的防治,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靠堤防、人工打冰、爆破、飞机轰炸、炮弹炸等措施来抗御凌害,效果较小,危害仍难以避免。60年代,黄河中游三门峡水利枢纽和上游刘家峡水电站相继建成投入运用后,由于水库的作用,凌汛危害大大减轻。刘家峡水电站根据内蒙古河段的冰情特点,在整个凌汛期,控制出库流量由大到小和基本维持进出库流量平衡的方式运行,并结合冰凌爆破,引洪分流等措施,对减轻宁蒙河段凌情起了很大作用。黄河下游凌汛,主要依靠三门峡水库来调节,由于水库防凌库容较小,而下游河段气温、流量变幅大,故采取泄蓄兼施的运用方式。一般在封冻前期,蓄少量水调匀河道封冻流量,抬高冰盖。封冻期使流量由大逐渐减小;解冻开河期,再进一步减小下泄流量,以达到平稳开河的目的,同时并设立分水分凌区,结合破冰措施以及堤防、人防等,使凌汛威胁大大减轻。刘家峡水电站离内蒙古河段、三门峡水利枢纽离下游河段均较远,有关气象冰情预报的预见期和精度尚难完全满足水库防凌运用的要求,故在掌握水库运用时机方面尚需加强研究。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