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tellite cluster
小卫星编队
1.
Baseline is the key of formation flying for satellite cluster.
对于小卫星编队雷达系统来说,基线是编队构形设计的关键,本文主要从AT-INSAR(Along Track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AT-INSAR)测速精度方面来分析基线:首先根据小卫星编队空间几何关系,建立了空间基线的模型;接着建立了主星带伴随小卫星编队雷达系统AT-INSAR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分析了空间基线对于测速精度的影响;最后以“干涉车轮”为例仿真分析了空间基线对于AT-INSAR测速精度的影响,得到了有用的结论。
3) formation flying small satellites
编队飞行小卫星
1.
Researches on the Measurement of Position andAttitude of the Formation Flying Small Satellites;
编队飞行小卫星空间状态测量方法研究
2.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 of formation flying small satellites,and then puts forward a design method for inter-satellite relative ranging and time synchronization.
介绍了编队飞行小卫星的特点,提出采用无线电双向单程测距方法实现星间相对测距和时间同步,计算了伪码和载波相位跟踪环路、星间相对运动、钟差变化、测量设备延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带来的星间相对测距和时间同步误差,讨论了降低误差的方法。
4) small satellites formation flying
小卫星编队飞行
1.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small satellites formation flying and the solving process of orbital elements of each circling satellite are presented by using the linear Hill equations for the relative motion.
用两体相对运动的线性 Hill方程进行了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的初步设计 ,并给出编队飞行中各绕飞小卫星轨道要素的确定过程。
5) micro-satellite cluster
微小卫星编队
1.
Stability analysis of spatial baseline for INSAR based on micro-satellite cluster system;
微小卫星编队系统的干涉SAR空间基线稳定性分析
补充资料:反卫星卫星
能对敌方有威胁的卫星实施摧毁或使其失效的人造地球卫星。 亦称拦截卫星。 它和空间观测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 -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
①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②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③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公里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公里的卫星。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 -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
①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②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③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公里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公里的卫星。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