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廿八都
1)  Nianbadu
廿八都
1.
A Study of Conserving the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in Less-developed Regions from Nianbadu;
廿八都谈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
2)  Ershibadu Township
廿八都镇
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nservation Plan for Ershibadu Township;
廿八都镇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3)  octocosoic acid
廿八酸
4)  H. vigintioctopunctata
茄廿八星瓢虫
1.
The effects of host plants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H.
对茄廿八星瓢虫在蕃茄、茄子、龙葵、南瓜等4种植物上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
5)  badu group
八都群
1.
Strain features and finite strain analysis of badu group in the southwest Zhejiang province;
浙西南八都群的应变特征及有限应变分析
2.
They werecomposed of the medium-lower Proterozoic metamophic basement, which were corresponding to lower Proterozoic Badu group, medium Proterozoic Longquang group and Lulinang ageintrusive rocks, and the epimtamorphic rocks, which were Mesozoic strata formed by themal-dynamic metamorphism.
既存在中下元古代变质基底,相当于下元古界八都群,中元古界龙泉群及吕梁期侵入岩;也存在浅变质岩即中生代地层遭受热动力变质而成。
3.
The age of amphibolite from the Badu Group in Longquan,Zhejiang Province,was determined using the Sm-Nd and Rb-Sr methods.
对浙江省龙泉县八都群斜长角闪岩的同位素测定表明,其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521。
6)  Ba-du soldiers
八都兵
补充资料:廿八都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镇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属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镇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显得异样夺目。众多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知名人士都到过廿八都,对这里的古建筑赞不绝口,认为极具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许多人对这座古镇怎么叫“廿八都”感到奇怪。当然,它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古称“道成”。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道成地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百家姓”和“四大家族”

廿八都一带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武帝怕一旦造反不好收拾,将当地乡民都押往外地,成为“人迹所绝,车道不通”之地。自唐末黄巢起义军耗时两年开辟仙霞古道,打通三省交通后,这儿不但是军事要冲,从浙入闽、或从闽入浙,翻岭过关到达廿八都时正好一天,适应过往商旅的服务业遂兴旺起来。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在运货。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廿八都实际上是迄今发现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大户大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

镇上曹、杨、姜、金“四大家族”,在清末民初时名噪一时。曹家以经营田地为主兼开南货店、布店;杨家从经营竹山到造纸,以后转为南北货交易为主;姜家从经营油料到以开布行为主;金家从经商到以收租耕读为主。古镇重点保护的36幢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是这“四大家族”的宅院。

九种方言和廿八都“普通话”

廿八都居民既以全国各地移民为主,自然带来各地方言,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浙南、赣西、闽北闽南、徽州的九种不同方言,小区域的方言仅几户人家通用,十分奇特。但现在镇上听到的只有一种方言——廿八都官话。从明末郑成功父子镇关起至清朝,廿八都成为仙霞关、枫岭关守军的屯兵之地,最多时有马步兵一千五百多人,不比当时居民少。这么多各地来的军民在镇上生活,语言不便。清朝军营中不准讲方言,强行推行官话。守军在廿八都也强行推行官话,商家为了招呼好这个大客户也主动学讲官话,但都带点南腔北调,时间一长就成了全镇标准方言。据说镇上青年参加志愿军在丹东集结时,发现当地方言竟与家乡方言一样。其实,清军官话就带有关外口音,廿八都官话源自关上守军的通用语,因而也称为关话。廿八都人为什么都会讲普通话也就不奇怪了。廿八都人很为自己的“官话”骄傲,绝不肯被难懂的江山话同化。

南北交融的独特风俗廿八都老街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融合了各地民俗,经过几百年的相互同化和扬弃,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如婚丧节庆,亲友来贺喜吃饭,每餐主人只收几元钱的礼金,多一元都要退回。姑娘出嫁时,要在门头挂上男方送来的猪腿,并插上一把刀,象征婚姻关系如割不断的“连刀肉”。山歌、剪纸、木偶、高跷、秧歌、龙灯、舞狮、旱船等南北传统文化,在此地十分流行。因为古代官兵中有来自北方和西南的,有些民间游戏还带有北方冰上运动或云贵川一带娱乐活动的痕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